您的位置: 首页 >廉洁文化>清风史鉴>详细内容

崔劼“爱子”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时间:2017-03-22 14:30:45 点击: 【字体:

    高尔基曾经有过这样一句名言:“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古往今来,在这门“艺术”上大做文章的人实在太多了。或作家书,或置家训,或立家规,等等,不一而足,而南北朝时期的崔却把毕生功夫用在身教上。

  “”者,乃慎重、稳固、勤勉之谓也,从其名字,即可知其家教之正,父母殷殷期冀之意,同时,也可窥其赖以安身立命之所依。

  崔具有良好的家教背景。父亲崔光曾任北魏的著作郎、太子太保等,因才学渊博,被孝文帝称为“今日之文宗”。崔颇有其父之风,器、学、才、德无不精纯,“清俭勤慎,甚为齐文宣帝所知。”以清正名于当时,“台阁之中,见称简正。”北魏末年,任中书侍郎,后来,又分别任职北齐的南青州刺史、度支尚书、仪同三司、中书令等要职,在任时很有政绩。

  北魏时,权臣和士开主持朝政。他为了邀买人心,遂于朝臣中广施小恩小惠,而诸臣则就势攀附,纷纷为其子女谋求京城官职,一时,京城肥缺美差无不出自权门。此时,崔的两个儿子都是怀有真才实学的青年翘楚,前程不可限量,但都在外地为官,因此长时间得不到升迁的机会。可崔好像一点也没有放在心上,每天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地做着分内之事。崔的弟弟崔廓之心里很是着急,便找了个机会规劝哥哥:“两个孩子都很有才能,为什么不利用这个大好机会,为他们到京城中谋个好职位?他们在外地做官,对我们家也十分不利啊!”崔对弟弟说道:“我自从做官以来,在朝廷上,只要有一句话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说的,我就会感到十分羞耻。如果我现在为了儿子去张嘴求人,那跟为自己谋私是完全一样的,我怎么能这样做呢?(“立身以来,耻以一言自达。今若进儿,与身何异。”)始终不肯为儿子的调动升迁说一句话。此嘉言懿行,朝野闻之深深叹服。

  其实,“叹服”仅仅是因为其“正直”吗?恐怕绝没有这么简单。官场中人,哪个不希望一帆风顺、步步高升呢?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心理需求。可是崔似乎从来没有想过这些唾手可得的“好事”,天生没长着“人往高处走”的那颗“雄心”,只是一心一意地埋头干事,这就不是一般人所能及的了,需有大定力、大智慧方能做到。崔其人,史称“少而清虚寡欲”。“贪欲”历来被佛门视为“五毒”之首,于人于世危害甚巨。寡欲,则去留无意,宠辱不惊,自然“人到无求品自高”。心静如水,淡然如菊,“耻于自达”,反而鸿运当头,一路畅达,恰恰应了那句话:“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是锥子总会出头的,两个儿子那么优秀何愁没有腾达之时?更何况本来就是没有那么多非分之念的人呢?倘若崔也俗一次,低个头、张个嘴,应该没有悬念,结果一定会像其弟所请的那样如愿以偿。可是,这样的“如愿”,能如愿一辈子吗?能让子子孙孙万世如一地如愿下去吗?况且别人的梯子不是没有条件的,崔能认清曲直,自然不会随波逐流。退一万步说,即便让崔破天荒地开一次口,他也断不会去找和士开,因为这个和大人与后来清代的那个和大人几乎没什么两样。

  史载,和士开并无什么异能,而是擅长一种握槊的游戏,投武成皇帝所好。加上他生性乖巧,善于谄媚,又弹得一手好琵琶,因此颇受宠信,地位日高。这样的一个人在才俊如林的朝堂上要想成为不倒翁,不靠歪门邪道是不可能的。不少大臣或者为了保全地位,或者为了求得升迁,甘愿屈身做四十余岁的和士开的干儿子。等到和士开母亲去世时,凡是得到和士开“照顾”的官员纷纷前去吊丧,一个个都哭得惊天动地,就好像他们的亲生父母死了一样,一时成为笑谈。凡事物极必反,惹得天怒人怨的和士开年仅四十七岁就可耻地成了刀下鬼。

  自古冰炭不同炉。冰清玉洁、圣贤风范的崔怎么会与这样的人为伍,又怎会让自己的儿子靠近这样的贪官?三国时期,刘备在临终诫子时说:“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崔一生耻于自达,更不愿以自达来为干干净净的儿子树立起错误的人生标杆。他是真真正正地爱自己的儿子。和士开覆灭后,其一干肮脏的依附者,迅即作鸟兽散,而当中恶贯满盈的死党,都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崔的“爱子”,充满智慧、充满正气。他的特立独行、淡泊宁静、清虚端方,以及他大爱无言的身教令人仰视。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