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牧令书》想开去
清朝人徐栋,官至工部主事,兴安和西安的知府,勤于政务,专心吏治,认为“天下事莫不起于州县,州县治,则天下莫不治”,于是汇集诸家之说,著《牧令书》二十三卷,作为官箴传世。近日读该书中的一段话,感慨颇多。
“务为清廉仁爱之官,勿作苟且贪污之事。……时时警惕,刻刻提防,则不但现在之功名可保,将来之富贵无穷,论其制品,则君子之流,考其存心,又在仁人之列,何惧而不为?倘若阳奉阴违,希图鼠窃狗偷,品行心术俱不足言,遗父母以危,为子孙之累。两者相较,孰得孰失,无俟高明者决之矣。”
徐栋认为,要当清廉仁爱的官,不要做苟且贪污的事。时时警惕、刻刻提防,则不但现在的官位可以保住,还能使将来的尊贵无穷无尽延续下去,这样的人属于君子仁人之列;如果阳奉阴违,企图鼠窃狗偷,不仅品行心术不值得一提,还会给父母子孙留下危险和负累。两者相比,哪种是得,哪种是失,一目了然。
可以说,这一段劝导官员清廉勿贪的文字,虽只字没提社稷和民族大义,但从个人角度来揣度,得与失却算得一清二楚,小九九打得明明白白,不能不让人怦然心动。当廉洁仁爱之官,好处有二:一是俸禄可保,二是美名传后。一言以蔽之,将会“富贵无穷”。做苟且贪污之吏,坏处有三:一是现有的官位不保,连性命也可能都要丢掉;二是父母、亲族也跟着一起遭殃;三是子孙将受累受害。为子孙遗留过多财产,并不一定是好事美事,古人早有明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祸。”
由此联想到现在的廉政教育,也要提倡大小道理一起讲,以求入心入脑见诸行动。不妨让为官者盘算清楚,是做一个廉洁自律的清官好,还是当一个贪污受贿的贪官好。许多单位都曾组织干部到监狱接受警示教育,就包含着从犯罪的危害后果来警示官员的目的。贪得再多,身陷囹圄,何用之有!这恐怕是接受警示教育者的直观感受。此外,还可读一读古代典籍,从过往的人和事中寻找鉴戒。《史记·李斯列传》载,当李斯和他的儿子一起被押解出监狱,将要到街市腰斩的时候,李斯对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这时候我要是还想和你牵着黄狗,一起出上蔡东门去猎狡兔,还办得到吗?”)李斯在临死之时对往日自由生活的怀念,后人看了都会唏嘘不已,不会轻易忘掉。为此,干部们通过认真算一算廉洁和贪腐的得与失,自然而然会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正像徐栋所说:“无俟高明者决之矣。”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