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勿以富贵为念
中国历史典籍和文献中,保存着大量的家书,《付男轸家书》是其中一封不太为人所知的,但它当年曾得到过洪武帝朱元璋的褒奖,一时名闻朝野。
还得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说起,浙江省德清县的王轸中了举人后,受诏任平凉府崇信县知县。十月初,王轸与父亲王升在南浔道别后,经镇江、高邮、宁陵、郑州至崇信赴任,途中以四封书信报平安。洪武四年三月,王升感念其儿年少,恐做出误国误民的事,于是修书一封,托正在浙右巡检的御史台管勾宇文桂转交王轸。
谁知恰在此时,宇文桂因涉嫌犯法被讯问审查,其所藏百余封书信俱被没收。
朱元璋非常重视宇文桂的案件,亲自审阅了这些书信。他发现这些书信多为阿谀奉承之语,“或是或非,皆欲祸人”,中间亦有私自请托买官的。盛怒之时,忽然发现了这封与众不同的家书,顿觉得一阵清风拂面,阅后大为赞叹:“子之贤否虽未可知,然薄俗中有善于为人父者如此,谁能出其右哉?”由是“令中书遣人赍朕诏谕往诣其家,赐白金百两,附子五枚,川椒五斤,绢十疋,以旌其贤。”
能得到朱元璋如此之肯定,不仅赐钱帛免役免差,还御笔钦书“旌善”匾额悬其王家之门第,那么这封家书中到底写了些什么?
家书可分四层意思,第一层是父亲王升对王轸挂念:“岁终可至任所,不知果然乎?”第二层是王升述说了自己的近况及盼子女在身边侍奉的愿望:“若宛转仕途,则相见无日矣。”
第三层是核心。在这一层里,王升对王轸的谆谆告诫,着重强调三点。一是做官要廉洁奉公:“凡事须清心洁己,以廉自守。食贫处俭,儒者之常,慎勿以富贵为念。”二是要修身报国:“治民以仁慈为心,报国以忠勤为本。处己当以谦敬,学业更须勉力。暇日即以性理之书及群经玩索,自然所思无邪。”三是要知法守法:“须熟读新律,自然守法不惑。”
好的教育必然催生好的成效。王轸后来确实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任职期间,清正廉洁、政绩突出,后提升为刑部员外郎。
第四层写的是一件小事,但也颇有意味,王升嘱咐王轸购买些土特产:以后如果俸禄有余,便买二枚附子、一二斤川椒寄回来,但不要忘了纳税。至于其他东西,家中一概不缺,无需费心惦记。唯恐王轸年轻,外出任职时经不住诱惑,即使是让王轸捎带点地方特产回来也特别交待“起税而来”,用心良苦也。
一封家书,六百余字,但每一个字都流淌着一位父亲对任职在外儿子的牵挂、思念与教诲,也让我们感受到这位父亲那份源自内心深处的家国情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