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洁文化>清风史鉴>详细内容

东湖清风徐徐来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杨海龙 时间:2017-12-26 17:09:38 点击: 【字体:

    成都市北郊的新繁东湖,山水佳绝,风光秀丽,自古被誉为“西蜀名园”,曾一度与武侯祠、杜甫草堂齐名,是川西文人雅集酬唱之地。  

  新繁东湖不仅景美,其人文沉淀更具况味。它是我国有遗迹可考的两处唐代古典人文园林之一,也是唯一一处基本保存完好的唐代园林。著名园林学者汪菊渊教授认为,新繁东湖是一处具有很高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的古典园林,苏州、扬州的园林皆晚于此,它能够保存到今天,是中国园林史上的奇迹。五代宋初的孙光宪著《北梦琐言》云:“新繁东湖,李德裕为宰日所凿。”也就是说,新繁东湖是唐代著名宰相李德裕早年在新繁任县令时兴建的,出于对李德裕的尊重,后人也称之为卫公东湖。  

  园内有一座三贤堂,至今保存完好。三贤堂是南宋建炎年间(建炎是宋高宗的年号,使用时间为1127-1130年),新繁知县沈居中为纪念唐代宰相李德裕、北宋新繁知县王益和北宋龙图阁学士梅挚而修建的。三位先贤做人刚直不阿,为政可圈可点,深受后人敬仰。  

  一  

  李德裕(787-850),字文饶,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因被赐封为卫国公,又称李卫公。他历任监察御史、翰林学士、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中书侍郎等职。  

  在唐武宗时,李德裕为相六年,内制宦官,外复幽燕,定回鹘、削藩镇、理财政,使“会昌之政几致中兴,盖与姚崇相上下”,是一位有功于国的人。他很有军事才干,用兵“号令既简,将帅得以施其谋略,故所向有功”,取得了收复幽燕、抗击回鹘侵扰、讨平泽潞节度使刘稹等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旧唐书》说,李德裕“锐于布政,凡旧俗之害民者,悉革其弊”。他在润州(今江苏镇江)为官时,发现当地崇巫之风兴盛,百姓有病不问医而是求神,更甚者“有父母兄弟厉疾者,举室弃之而去”,任由病人自生自灭,其情实在悲惨。德裕欲移风易俗,请乡里有见识的人,去各家各户宣导巫祝不可信,倘有不听从仍求神问药、抛弃家人的,则绳之以法,如此“数年之间,弊风顿革”,百姓亦乐其美政。  

  李德裕曾担任西川节度使,前任节度使郭钊“抚理无术,人不聊生”。德裕到任后,从保境安民入手,主持修建“筹边楼”,将边境形势绘制成详图置于楼上,认真研究,从实际出发作军事部署,并加强练兵、夯实城池,取得了保境安民的重大胜利,让人民重新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  

  李德裕死后,后世对他评价甚高。唐代李商隐在为《会昌一品集》作序时将其誉为“万古良相”,近代梁启超甚至将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称他是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  

  二  

  王益(993-1039),原字损之,改字舜良,因在朝廷作过殿中丞,又称王殿丞。他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父亲。大中祥符八年(1015),王益考中进士;天圣五年(1027),任新繁知县,举家搬到新繁,当时王安石只有6岁。  

  王益品格如荷花,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任职期间,整顿社会治安,减轻刑狱,同时大倡文风,大兴教育,为当地培养人才。他为老百姓办了许多实事好事,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循吏。  

  有一年夏天,东湖水面开了并蒂莲花,当地人认为这是文风兴盛的祥瑞之兆。王益与民同乐,当场写了长达32句的七言诗《东湖瑞莲歌》,这首诗描写了东湖荷花并蒂开的秀美景色,并且希望友人新科进士梅挚为国建功立业。  

  梅挚则和诗赞颂王益治理新繁功绩:“自公 车( nǐ,意为停止,古人常将新官到任称为‘下车’)政克和,载途鼓腹腾讴歌。歌公用心日皎皎,不独于今古应少。”诗的意思是自从王益来到新繁,全县政通人和,沿路都能听到对他的赞扬声,这样的清官不仅现在少有,古代也少有啊!  

  王益、梅挚莲歌唱和,在文坛传为佳话。后人为了纪念此事,便在东湖边建了一座瑞莲阁,从此荷花与清官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廉政的象征。  

  清光绪十年(1884),关西人段莹任新繁知县。他了解到这段史事,赋诗称赞王益“德被繁江培学校”,使得当地“至今科第有余香”。  

  王益任职新繁后,梅挚是第一位进士,至此之后,新繁就成了进士的“专业户”。宋代以降,共诞生40多位进士,至今亦人才辈出。古有元代良相张惠,明末清初学者费经虞、费密、费锡琮、费锡璜等,清代诗人杨宏绪、杨宏纲等,今有近现代教育家吴虞、吴君毅,生物学家张明俊,文学家艾芜,戏剧家刘川、于英,航空机械专家周继荃等,这些都表明了新繁文风厚重,民风淳朴,人民善于学习,东湖文化精神代代相传。  

  三  

  梅挚(994-1059),字公仪,与前两位不同,他就是新繁本地人。宋天圣五年考取进士,此后历任殿中侍御史、天章阁待制、龙图阁学士、右谏议大夫等职,还先后出任苏州、昭州(今广西平乐县)、滑州(今河南滑县)、杭州、江宁府(今南京市)、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等处的地方官。梅挚一生为官清廉,敢于直言上疏,宋仁宗褒奖他“言事有体”,即说话办事很得体。  

  梅挚以学起家,以吏为业。他与大文学家苏东坡交往甚密,苏东坡称颂他“骨鲠”。《宋史·梅挚传》也说他“性淳静,不为矫厉之行,政迹如其为人。平居未尝问生业,喜为诗,多警句”。  

  梅挚爱憎分明。他爱壮丽的山河、勤劳的人民,憎恨官吏贪赃枉法、横征暴敛、腐化堕落。在昭州为官时,他写了政论文《五瘴说》。《五瘴说》是他有感于官吏贪赃枉法而写的文章,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反腐檄文:  

  仕有五瘴:急征暴敛,剥下奉上,此租赋之瘴也;深文以逞,良恶不白,此刑狱之瘴也;昏晨醉宴,弛废王事,此饮食之瘴也;侵牟民利,以实私储,此货财之瘴也;盛拣姬妾,以娱声色,此帏薄之瘴也。有一于此,民怨神怒,安者必病,病者必殒,虽在毂下,亦不可免,何但远方而已!仕者或不自知,乃归咎于土瘴,不亦谬乎!  

  这篇文章短小精悍,只有120字,言简意赅地概括了与民争利、刑狱不公、奢靡享乐、侵民敛财、作风不正等五种官场“瘴气”,被誉为警醒为官之人的“官家药石”,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宋代学者张邦基的《墨庄漫录》、陈郁的《藏一话腴》都转述并高度评价此文。郭沫若读到《五瘴说》后,曾赞“梅公瘴说警人心”。  

  在今天看来,《五瘴说》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千年前的政论短文,更可古为今用,成为党员领导干部规范自身行为准则的一剂古方良药。  

  念兹在兹,抚今追昔。东湖三贤的廉洁故事和清正廉明的精神,将滋养着我们的内心。东湖三贤传古今,缕缕清风徐徐来……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