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朝鲜战场的战地家书
赋亭吾爱:
一、杨付主任及军留守处带来之信都收到了,望勿念……十天前军邮局送来黄迪同志给杨付主任的一封信,可是没有你给我的信,当时我有点生气,后听杨付主任讲你和王英等到哈尔滨去看孩子了,请原谅。芸生他们在那里很好吧,旧年时学校放假吧……
二、入朝作战已三个月了,由于全军的艰苦奋斗同志的英勇牺牲,首先粉碎了敌人的进攻,更进一步由防御转入进攻。新年攻势我们突破了临津江和三八线,更渡过汉江收复汉城。这不仅鼓舞了国内人民更提高了朝鲜军民斗争信心。但朝鲜几个月斗争较之国内要艰苦,白天防空夜间行动。但上级经常教导部队艰苦就是胜利,就是光荣。这次战役是十二月十二日开始,从清川江以南出发,经过十余天行动在三八线发动新年攻势,突破了临津江歼敌万余,现在开城附近休整……赋亭:分别了三月内心里在想念你,但由于环境的限制,为了斗争为了党的利益,那只是来克服个人利益,争取歼灭敌人保卫祖国……
余不多谈,希你保重身体,并多告知你们情况。 此致
敬礼!
你的吴书
一月十九日
这是在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中牺牲的中国人民志愿军39军117师政治部主任吴书1951年1月19日写给妻子的一封信。吴书,江苏省灌云县(今灌南县)人。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吴书参加以抗日救国为宗旨的“腊九社”。不久,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苏北沦陷后,遵照党的指示在当地组织了一支游击队进行敌后游击斗争,同年7月率游击队加入了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第3团,先后被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6师17团、39军117师,在部队先后担任教导员、团宣传股长、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等职务。
美帝国主义在朝鲜发动侵略战争后,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中国政府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日,就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第117师政治部主任的吴书奉命随第一批参战部队入朝,秘密开赴朝鲜前线。在朝鲜战场上,吴书相继参加了抗美援朝的一、二、三次战役。吴书走到哪里,政治思想工作就做到哪里,将党的温暖和师部领导机关的关怀送到哪里,所到之处,深受指战员和朝鲜军民的欢迎和爱戴,被战士们誉为“战地金达莱”。
1951年1月25日,朝鲜战争第四次战役打响。志愿军第117师担负战役穿插迂回的任务,配合正面第40军、第42军、第66军反突击围歼敌人。2月10日黎明,吴书协同师部领导指挥部队抵近汉城以东约50公里的龙头里交叉公路时,遭到敌人空中封锁,炸弹如雨落下,部队无法前进,只好就地卧倒。在卧倒瞬间,吴书头部中弹负伤倒在血泊里,再也没有站起来。据《连云港日报》刊载《田野里走出的将军——吴书》中记载:“横城穿插战,117师毙伤敌850人,俘敌2500人,其中美军800人,创造我军在朝鲜战场一次战斗中一个师歼敌的最高记录”,这也许是对吴书最好的祭奠。
吴书从奔赴朝鲜战场开始,先后写了5封信给妻子何赋亭,薄薄纸张中透出烈士的情义:大言及严峻战事,小处聊个人涵养。战火纷飞中,胸怀家国天下,却又关心妻儿老小,甚至不忘叮嘱妻子生活细节。本文展示的是第5封来信,也是最后一封信,书写之日距烈士牺牲仅22天。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吴书的这几封家书中,满是对妻子的思念:“分别了数天觉得有些寂寞”“分别了三月内心里在想念你”;也有对父母、儿女不能割舍的牵挂:“我母亲身体要人参”“芸生现在还是在沈阳吧,你去看他没有?小虹的棉衣都穿上身了吧”……尽管对家人有着无尽思念与牵挂,但在战斗一线,吴书从来都是义无反顾,他在信中写道:“我们的决心是不消灭或赶走美帝决不出朝鲜”“为了斗争为了党的利益,那只是来克服个人利益,争取歼灭敌人保卫祖国,达到永远的安全吧”。封封家书催人泪下,这些泛黄的家书,穿越了炮火硝烟,穿越了时光岁月,字里行间昭示着一位中国军人的家国情怀,闪耀着一位中国共产党员的血性担当,见证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是一份弥足珍贵的亲情档案。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今天,打开这些尘封的书信,我们依然能读到苦难和硝烟,读到思念和牵挂,读到忠勇和孝悌,更能读到中国军人保家卫国的碧血丹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