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洁文化>清风史鉴>详细内容

红色家书里的家国情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时间:2018-12-27 15:25:29 点击: 【字体:

赵淑清同志:

  新年过去,春节来到,在这千里之外的我,向你致亲热的慰问:祝你身体健壮,精神愉快,学习进步。

  清:我还记得,自前年八月握别,至今已匆匆一年半矣,我们的胜利已快到了,咱们应当高兴欢欣鼓舞呀!

  清:告诉你,我於前年随华野南下,调作地方工作,我现在豫皖苏区涡亳县委会工作,不知你现在什么地方工作,请告知。我原名公维仕,现改名徐建淮,请来信。

  致

  礼

弟 公维仕

二月二日

  

这是华野四纵政治部机要秘书公维仕19492月写给妻子赵淑清的家书。

  公维仕(1921-1985),山东蒙阴人,1938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历任中共阜阳地委组织部科长、中共中央组织部干事等职。赵淑清(19192015),山东蒙阴人,1942年参加革命,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上世纪40年代,抗日烽火燃遍沂蒙,在同仇敌忾抵御外侮的火热战斗生活中,共同的革命理想把公维仕、赵淑清两位年轻人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并肩战斗,相识相爱。1942年,他俩经党组织批准结为夫妻,彼此仍以姐弟相称。

  为了革命事业,婚后第3天,他们便奔赴各自的战斗岗位。之后岁月,他们聚少离多,几个月不见是常有之事。最长的一次,公维仕在参加19475月的孟良崮战役、7月的解放费县城战斗后,随华野四纵南下。此后,他像是从人间蒸发了一样,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杳无音讯。

  战争年代,部队说走就走,开往哪儿、落脚何处都不好说,通讯又落后,所以,对于丈夫短时的“下落不明”,赵淑清早已习惯了。当时,赵淑清在沂蒙山区的沂东县从事妇救会工作,一心扑在工作上,也顾不上打探丈夫消息。三个月过去了,五个月过去了,丈夫没有音信;半年过去了,一年过去了,丈夫仍没有消息。姐妹们、战友们猜测,公维仕可能已经牺牲了,婉言劝慰赵淑清。漫漫长夜,赵淑清一次次回忆起与丈夫并肩战斗的峥嵘岁月,一遍遍反复问自己,难道丈夫真的回不来了?

  就在大家都以为公维仕已经牺牲时,19495月的一天,组织上辗转找到赵淑清,把一封公维仕的亲笔信转交到她手上。手捧来信,望着信封上熟悉的笔迹,赵淑清既激动又害怕,激动的是终于有了丈夫的音信,害怕的是万一证实了大家的猜测……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赵淑清打开来信,急切地看起来。

  信中说:“清……至今已匆匆一年半矣,我们的胜利已快到了……”“我现在豫皖苏区涡亳县委会工作,不知你现在什么地方工作,请告知。我原名公维仕,现改名徐建淮……”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看完来信,泪水早已模糊了赵淑清的双眼。直到这时,她才知道,自己亲爱的丈夫公维仕,已经改名为徐建淮。

  在以后通信中,赵淑清进一步了解到,丈夫随部队南下后,担任华野四纵政治部机要秘书,出于保密需要,丈夫严守部队纪律,把对妻子的思念深埋心底,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一直没有给妻子写信,直到转到地方工作。这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人对党组织的高度忠诚,体现了一名革命军人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

  这封红色家书里充满了对革命即将胜利的喜悦之情、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为了能够准确地收到妻子回信,细心的公维仕特别在“豫皖苏区涡亳县委会”“公维仕”“徐建淮”等字旁画了着重线,以引起妻子的注意。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纸短情长,万千思念涌上心头,信写完后,公维仕又提笔在信的开头下方写下一个“念”字,墨迹未干即装入信封,后人看到的“念”字,笔画有明显叠印。

  20151月,96岁高龄的赵淑清去世,女儿徐松梅在整理母亲遗物时,意外发现了这封家书。据徐松梅介绍,由于父亲去世得早,所以关于父母的革命事迹多是从母亲那里听来的,母亲只是在晚年偶尔提及过这封家书,却从未向儿女们展示过,她只是小心翼翼地将这封家书锁在柜子的最底层,就像守护着一个生命、一份承诺……

  历经近70载岁月风雨,这封红色家书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今天,当人们看到这封红色家书,了解了它背后的故事,无不被字里行间流淌的那份浓浓的家国情怀所震撼和感动,引起人们对大我与小我、信仰与坚守、责任与担当的深沉思考,从而增添砥砺前行的力量。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