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洁文化>清风史鉴>详细内容

双睛不染金银气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时间:2019-03-14 15:35:39 点击: 【字体:

“但使无颜皆可富,若非有骨岂能贫?双睛不染金银气,才是英雄一辈人。”这是康乾盛世时期官至江苏巡抚的徐士林写的一首《勖诸同事》,这首诗道出了他的为官之道,也是他廉洁从政的真实写照。

徐士林是山东文登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进士,历任安庆知府、江苏按察使、河南布政使、江苏布政使、江苏巡抚等职。徐士林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幼深知百姓的辛劳,入仕为官后,始终清廉自律、勤政为民,生活俭朴、反对奢靡。

任安庆知府时,为表达自己为官清正廉明的决心,并告诫属下,徐士林题刻长联于谯楼:“供长生位,刊德政碑,莫非世俗虚文,试问那件事轰轰烈烈,堪配龙山皖水;贴盟誓联,挂回避榜,都是官场假象,只要这点心干干净净,无愧白日青天。”此联对仗工整、掷地有声,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官场上的形式主义作风,可谓有胆有识之言。“只要这点心干干净净,无愧白日青天”,也正是徐士林一生铁肩担道义、英雄砥中流的真实写照。时隔一百四十年后,到了同治年间,安徽布政使吴坤修重修安庆谯楼时,为继承先哲的遗志,选长联中的“白日青天”四字,题嵌谯楼大门之上。

江南之地“风俗奢靡,游惰者多”,担任江苏布政使时,为扭转这一时弊,徐士林一再发布文告,力戒奢侈浪费陋习,提倡勤俭节约之风。他题刻长联于府衙之上:“三秋刚报赛,休辜美景良辰,请先生闲谈谈,问地方上士习民风,何因何革?五簋可留宾,何用张灯结彩,教百姓都看看,想平日间竞奢斗靡,孰是孰非?”他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衣不求华、食不厌蔬,“坐卧处布衾木榻”。他在沧浪亭宴请同僚、下属和乡绅,仅设“五簋”也就是五道菜。这“五簋”究竟是什么菜色实难考证,不过民间却流传徐士林宴请宾客只用萝卜白菜为主料的“四菜一汤”,并有“徐公宴”之称。后世流传甚广的“四菜一汤”未必真源自徐士林,但若非其清操示人,又何有这一民间说法。

担任江苏巡抚时,按照惯例,每逢年节,各地封疆大吏都以地方特产进贡朝廷,而徐士林却剑走偏锋,进献的既不是绫罗绸缎,也不是异宝奇珍,只有一卷读书心得——《典谟要义》,向朝廷提出安邦治国策略。乾隆大加赞赏,在奏疏后用朱笔批道:“语不云乎?赠人以物,不如赠人以言也。”

徐士林一生勤俭两袖清风,无论赴任何职,从不摆仪仗,“单车之任,村仆三人,行李一囊而已”。乾隆六年(1741年)九月,徐士林因病返乡,途中病逝,随身所携,“囊箧萧然,一无所有”。乾隆悲痛万分,曰:“此等良臣,方资倚任,乃今溘逝,朕实切切含悲,不能自已者也!”遂命祀京师贤良祠。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