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洁文化>清风史鉴>详细内容

沧桑却金亭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时间:2019-09-25 15:22:35 点击: 【字体:

笔者近来翻阅志书,看到一则“却金亭”的记载,有所触动,遂查阅资料,发现明朝以来,多地曾建有却金亭,背后皆关联着古代官员却金守廉的故事。今撷取几则,以飨读者。

  浙江温州却金亭,位于市区华盖山北坡,系纪念温州知府文林所建。文林(1445年—1499年),字宗儒,长洲(在今江苏苏州)人,明成化八年(1472年)进士,初任永嘉(为温州下辖县)知县。文林任内抚恤贫民,兴办学校,疏通水利,减轻赋役,深受百姓爱戴。后来文林赴山东博平等地为官,温州人民一直渴望文林再来温州,遂联名向上表达诉求。弘治十一年(1498年),文林来任温州知府。到任后,他立即处理积案,因为积劳成疾,次年卒于任内。文林卒时,箧内没有一件温州的东西,连一双鞋也是老家带来的。温州吏民自愿凑集千金为其治丧,家人遵其遗训谢绝一切丧礼。温州乡民为此在华盖山建了一座亭子,名为“却金亭”,以表敬仰。值得一提的是,文林有一个名满天下的儿子,就是明朝书画大家文徵明。

  江苏阜宁却金亭,位于庙湾古镇内,是纪念两淮盐运使范鏓所建的。范鏓,字平甫,生卒年不详,先祖为江西乐平人,后迁居沈阳。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任两淮盐运使,驻扬州。当时,阜宁尚未立县,阜宁城称作庙湾镇。庙湾盐业生产发展迅速,洪武年间就居两淮三十大盐场之列。范鏓到任之后,深入庙湾盐场,察访煮盐的灶民,向朝廷提出改革盐法的十条建议。遇有灾荒,他用心赈济灾民,允许灶民缓交赋税,宽免过重的徭役。老百姓编了一首歌谣称颂他:“范来早,我来饱;范来迟,我人饥。”嘉靖十六年(1537年),范鏓调任四川参政,庙湾送行的百姓挤满了道旁。民众凑钱相赠,他坚辞不受。于是,庙湾百姓用凑来的银两在盐课司街南建了一座却金亭。

  广东东莞却金亭,位于城区光明路与教场街交叉口处,系纪念番禺知县李恺所建。李恺,生卒年不详,字克谐,福建惠安人。李恺任番禺知县时,恰逢明代海禁趋于收紧的阶段。官府对外商船舶限定了种种苛刻条件,有的官员乘机盘剥外商,或胡乱罚款,或索要贿赂。有感于种种流弊,李恺上任后对下属规定,对外商船舶,不强行封船,不从中抽分,不索取钱财,亦不得强行拉差,严禁骚扰。嘉靖十七年(1538年),李恺到莞城(即今东莞)查验外商船舶货物,其处事公正,待人诚信,令外商耳目一新,心生感激。暹罗(今泰国)商人奈治鸦看邀集外商,筹得一百两白银,送给李恺,李恺坚决不受。奈治鸦看又到广州找到李恺的上司,请求用这笔钱建个亭子,以表彰李恺的廉洁。得到批准后,奈治鸦看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在当时东莞最热闹的地方筑亭、立碑,亭名“却金亭”,这种由外国商人出资建立的却金亭极为少见。

  海外的琉球群岛也曾数次为中国官员修建却金亭。琉球从隋朝起就与中国有往来。自洪武十六年(1383年)起,历代琉球王都向中国请求册封,这种关系延续了整整五个世纪,直至清光绪五年(1879年)。明清两代,前往琉球举行册封仪式是非常艰巨的使命,路途遥远,航路险恶,“浪大如山,波迅如矢,风涛汹涌,极目连天”,随时可能葬身大海。早期册封使的船上甚至载有棺材,并将银牌挂于棺首,上面写有某某使棺,以防途中遇险,好有葬身之所。册封使克服艰难险阻到琉球,带来了中国的货物与文化,琉球朝野十分欢迎,常以重金回赠。使臣们认识到自身的清廉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大多予以谢绝。琉球朝野敬佩使臣们的廉洁,曾数次在那霸为他们修建却金亭,以为表彰。

  世间的却金亭,有的仍在原址,有的几经重建,有的已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但却金亭所折射出的古代贤官的廉洁品格却不会消失,永远值得后人铭记和弘扬。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