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洁文化>清风史鉴>详细内容

元代良吏许楫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时间:2019-12-04 15:05:03 点击: 【字体:

自从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奉职循理”的官员单独作《循吏列传》后,历代正史都会为循吏留出位置来。元代是蒙古人肇建的王朝,虽时间不长,但同样涌现出了一批良吏,明人编修《元史》时,也为他们单独作了两卷《良吏传》。

《良吏传》开篇云:“自古国家上有宽厚之君,然后为政者得以尽其爱民之术,而良吏兴焉。”汉初,朝廷与民休息,“以宽厚清静为天下先”,循吏辈出,这种风气向来为古之贤士大夫所推崇,而《元史》的编修者认为,元初风气质实,与汉初相似,故“良吏班班可见”,今天要介绍的许楫就是元初的一位良吏。

许楫是山西人,十五岁时就“以儒生中词赋选”,有一天他跟随中书省臣立在殿下,元世祖忽必烈想来曾听说过他,见其“美髯魁伟”,便问道:“你是秀才吗?”许楫回道:“我向秀才学习,不敢以秀才自称。”忽必烈对这一回答颇为满意,遂授予他中书省架阁库管勾一职,管理中书省的档案室。

至元七年(1270年),忽必烈下令设立大司农司,名曰“司农”,当然主要管理农桑水利之事。经历战乱后的北方亟须恢复农业生产,使百姓生计有所依赖。许楫为劝农副使,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安西王相商挺,告诉他京兆之西有千顷荒野,考之于史,宋、金都在这里设立屯田,如果能够招募流民屯田于此,不出几年就可以有所收获了,也可供给王府之需。过了三年时间,“屯成,果获其利”。

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朝平宋,南方百姓民心未稳,许楫跟随廉希宪来到荆南地区,荆南父老抬着金银绸缎请求见面,许楫见了他们,告诉他们:如今你们已是元朝子民,朝廷置吏抚慰管理你们,不必抬着金银绸缎请求见面。第二年,许楫走向更南的南方,出任岭北湖南提刑按察副使,有武冈富民将出征军人殴打致死,他恐惧自己将受到法律制裁,竟想出“偷梁换柱”之计,他私下向自家的一位佃农许以过半家产,让他顶罪。许楫仔细调查,发现其中的内情后,释放了佃农,拘捕了富民,众人都服膺其明察秋毫。

忽必烈曾任用桑哥、阿合马两位色目人理财。桑哥为相时,许楫为徽州路总管,参知政事忻都、户部尚书王巨济“倚势刻剥”,派遣官吏来徽州征税,已经比原定税额多征了两千锭,但王巨济还嫌不够,想再增加一千锭。许楫为一路总管,不能眼见百姓受苦而无动于衷,主动拜访王巨济,告诉他:“公欲百姓死耶、生耶?如欲其死,虽万锭可征也。”王巨济闻后,撤回了自己的要求。许楫在徽州路很受百姓爱戴,乃至他任满离任后,百姓因为饥荒而不得不为盗时,对试图安抚他们的官员说,只要许总管来了,我们就投降。

纵观“二十四史”,虽然由最初的私撰变为官修,历代入选正史的良吏的标准也不一样,但究其书写动机,仍是太史公在《循吏列传》末尾所言“奉职循理,为政之先。恤人体国,良史述焉”。不让良吏的事迹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湮没无闻,这是良史的使命,我们讲许楫的故事也是这个目的。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