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无败事
《老子》云:“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做事情如果到结束时仍如开始时那么慎重,就不会有失败的事了,告诫人们做事应谨慎,坚持始终如一,才不致功败垂成。
明代官员王溥,洪武年间在担任广东参政时,胞弟从家乡前去探望他,恰好与王溥的属官同船。属官为讨王溥欢心,送其弟一件布袍。王溥知道这件事后很不高兴,让弟弟将布袍送还原主,并说:“一衣虽微,不可不慎,此污行辱身之渐也。”王溥任官多年,“笥无重衣,庖无兼馔”,深得百姓敬重。后来他蒙冤被捕,属官和百姓纷纷赠给他路费和礼物,他都谢绝不受,表示自己岂能因为患难而改变心志。后来朝廷查明王溥无罪,释放回乡。王溥有“不受一衣之赠”的谨慎,才能一生清白,虽蒙冤屈,而终能昭雪。
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也是“慎终如始”的典范。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三月,范仲淹金榜题名,考中进士。不久,被任命为广德军(今安徽广德)司理参军,负责刑狱方面的事务。司理参军是个品级不高的官,俸禄不多,这时的范仲淹在经济上也很拮据。拮据到什么程度呢?范仲淹任满后,离开广德军时,“贫止一马”,可是一路上吃住也需要用钱,他最后将马卖了,徒步而归。由此可见,范仲淹在司理参军任内,虽生活上有困难,但绝无以权谋私之举,他对自己的职责慎之又慎,对自己的清誉慎之又慎。范仲淹后来官至参知政事,主持变法,权力很大,但廉洁奉公不改,这点有史为证,《宋史》云:“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后世之人,不仅吟诵着他在《岳阳楼记》里的警世名句,而且景仰他一生的廉俭,称颂他是“大忠伟节,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师于来者。”
唐代宰相陆贽为官清廉,与藩镇大员交往,向来一尘不染。唐德宗担心他“清慎太过”,恐怕会妨碍公务,对他说:“卿清慎太过,诸道馈遗,一皆拒绝,恐事情不通”,建议他若不接受贵重礼物,细小物品如靴鞭之类,受亦无妨。陆贽却不以为然,认为“贿道一开,展转滋甚。鞭靴不已,必及金玉。目见可欲,何能自窒于心!已与交私,何能中绝其意!是以涓流不绝,溪壑成灾矣。”由小礼物到大礼物,由便宜的礼物到贵重的礼物,贪得无厌,最终,“货贿上行,则赏罚之柄失;贪求下布,则廉耻之道衰。”鞭靴看似微小,却能导致欲望的多米诺骨牌倒下,第一块骨牌倒下,接下来所有的骨牌也难不倒下。陆贽认为遏制贪腐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慎初”,把贪欲扼杀在萌芽阶段。
慎是中华民族推崇的美德,既慎其始,更慎其终,方无败事,对为官之人而言,也方能展现出“有官贫过无官日,去任荣于到任时”的高风亮节。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