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拒求诗教你如何拒绝
韩愈有一首诗《广宣上人频见过》,背后有段故事相当有趣又发人深省。上人,是对和尚的尊称。这首诗应写于唐宪宗元和年间。当时,广宣与韩愈同在长安。广宣经常奔走于权贵和名人之间,传记资料称他“工诗”,也就是擅长写诗,而且与不少诗人有唱和之作。
韩愈是唐代有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后世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广宣自然深知韩愈盛名,多次上门求诗。韩愈心中有数,广宣之所以不断造访,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求诗,而是冲着自己在朝野的影响力而来。韩愈不喜欢广宣,不愿受其干扰,视其为沽名钓誉之徒,便写了一首七言律诗——《广宣上人频见过》。
这首诗的原文是:“三百六旬长扰扰,不冲风雨即尘埃。久惭朝士无裨补,空愧高僧数往来。学道穷年何所得,吟诗竟日未能回。天寒古寺游人少,红叶窗前有几堆。”
广宣一年三百六十天不停地来拜访我,而且是冒着风雨、踏着尘土来拜访我,实在“诚意”十足。我身为朝中大臣,一直很惭愧对于朝政无所助益,也辜负了广宣屡屡造访的心意。这四句,韩愈以自谦的态度,表明对不住多次上门求诗的广宣,暗含着彼此立身处世的不同态度,过多的交往对双方都没有益处。
“学道穷年何所得,吟诗竟日未能回”这句最可玩味,其妙处在于主语的隐身。如果主语是韩愈,那么这句便有这样的意思:自己经年累月学习儒家圣人之道却没有太多的收获,整日吟诗也顾不上回到住所,所以广宣来访见不到我也是正常的。如果主语是广宣,则变成了韩愈对广宣委婉的批评:您学习佛法多年,究竟学到了什么呢,您终日与人诗歌往还忙于交际,连家都忘了回了。广宣的家在何处?自然是寺庙。尾联说天冷了,寺庙的游人很少了,不知道窗前堆积了多少红叶。这弦外之音是身为寺庙住持的你,不应总在京城追名逐利,而应回到寺庙潜心修行。
广宣看后自然心领神会:韩愈又是“久惭”,又是“空愧”,给足了自己面子,同时也巧妙地表明了道不同不相为谋,将其拒之门外的立场。
春雨如油,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恨其光辉。大自然尚且不能令每个人都满意,何况人呢?人要懂得拒绝。立身成败,在于所染。如果不善于将居心叵测的人拒之门外,很可能留下后患,酿成大错。与人交可不慎乎?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