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赣湘边纵队解放老隆之战
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胜利结束后,广东各解放区人民武装为迎接解放军入粤作战,主动出击,给予广东的国民党军队以沉重打击。
1949年5月,在中共粤赣湘边区党委的领导下,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经过周密准备,发起了攻打龙川县老隆镇的战斗。当时,国民党广东当局为确保这一地区,派保安第四师和民团分驻龙川县内和周边地区,并命令国民党一九六师驻防河源,新编广东保安第十三团驻防东江上游地区,一旦发生战事,可以随时互相接应;因老隆镇是东江上游的重镇,其军事地位十分重要,特派保四师副师长彭健龙带700余人驻防。
针对敌人在这一地区的军事部署,粤赣湘边纵队组成解放老隆战斗指挥部,制定了政治攻势和军事打击相结合的作战方案。
粤赣湘边纵队决定由东江第二支队政委钟俊贤写信给保十三团团长曾天节,并派曾的同乡进行联络,力劝他认清形势,主动起义。曾天节马上给予答复,表达了他希望脱离国民党、投向人民的意向。双方经过会谈,对起义时间、步骤、起义后部队改编等问题达成一致。5月10日,曾天节召开动员全团官兵起义大会,得到绝大多数官兵的支持与拥护。曾天节率部起义后,立即按照纵队指挥部部署,带领其主力进驻与老隆仅距20里的国民党龙川县政府所在地佗城,并以运粮为名派部队进入老隆镇,为里应外合做准备。
13日,在党组织的授意下,曾天节约老隆守敌头目彭健龙到佗城商谈,力劝彭参加起义。彭健龙假意答应,以“联络部队”为由逃回老隆,立即发电报给广州,密报“曾团长变节投共”。国民党广州当局一面命令彭健龙死守待援,一面急令各部火速救援老隆。
让敌人没有料到的是,其往来电报均被起义部队截获并迅速报告了边纵指挥部。指挥部当机立断,立即对敌人采取果断行动,具体部署是:二支队司令员郑群率部分指战员及起义部队一部,消灭老隆守敌;二支队独立一大队会同地方民兵,扼守老隆东南方向;二支队“云南队”及曾天节部的搜索连占据毗邻老隆之北的乌石坝高地,戒备和截击由和平东水沿江而下给老隆解围之敌;二支队四团集结于老隆西北,伺机打击该方向援敌;六团、七团向老隆靠拢配合行动。
14日一早,边纵东江二支队主力在起义部队的配合下,包围了盘踞在老隆寨顶的守敌,并发出通牒,限令他们中午以前放下武器投降。与此同时,二支队独立二大队在起义队伍的接应下,迅速进入佗城,俘虏了该城全部守敌,在国民党龙川县府楼上升起了红旗。
中午12时,二支队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炮击彭健龙指挥部,解放老隆的战斗打响。彭健龙被击伤,但仍然执迷不悟,以为可以凭险待援,拒不投降。
此时,国民党军一个团从东水沿江直下,企图救援老隆,在下午2时许抵达乌石坝时,遭到二支队“云南队”与起义部队搜索连的迎头痛击。敌人多次发起冲锋均被击退,在被击毙100多人后仓皇撤退,中途又遭追击,200余人被俘虏。与此同时,驻河源的国民党一九六师也向老隆派出增援部队,途中被边纵指挥部部署的部队截击打垮。彭健龙在得到援军覆灭的消息后,于15日晨率部打白旗投降。
值得一提的是,老隆战斗打响后,在中共党组织的安排下,由国民党高级将领吴奇伟领衔,联合李洁之、曾天节、肖文、魏鉴贤、魏汉新、蓝举初、张苏奎联名签署通电,宣布脱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发起起义;15日,又发出以曾天节领衔率保十三团全体官兵向毛主席、朱总司令的致敬电。这两则电文通过新华社通告全国军民。6月22日,毛泽东、朱德通过新华社电讯,致电吴奇伟、李洁之、曾天节等起义将领,表示欢迎他们加入人民解放军行列,并勉励他们“遵守人民解放军制度,改造部队,与人民解放军整个力量协同一致,为解放广东全省而奋斗”。7月1日,奉粤赣湘边区党委命令,保十三团起义部队等改编为边纵第四支队;由曾天节任司令员,郑群任政委,下辖3个团和直属营、连、队、处、所等,人数6000人。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