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洁文化>清风史鉴>详细内容

抗日功勋桥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时间:2021-07-22 16:08:42 点击: 【字体:

滇缅公路中国段六百公里处,连接怒江两岸的重要通道惠通桥横跨河岸。这座桥被称为“抗日功勋桥”,从1938年12月至1942年5月,共有45万多吨的国际援华物资通过惠通桥运往后方。

  惠通桥由爱国华侨梁金山先生捐资,于1935年建成。

  在奔腾的怒江上修建一座连通两岸的桥,是滇西人民多年的渴望。梁金山自幼家贫,帮人赶马往来于中缅之间。青年时期的梁金山敢于冒险,在缅甸打拼时期,他已感受到怒江天堑是阻碍中缅贸易发展的关键点。在怒江上修一座桥畅通中缅贸易渠道,让中缅互惠互通更加便利的梦想,在梁金山青年时代就萌芽了。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的国际通道被日军封锁,偏居大西南的一条滇缅公路,成了外国援助中国战略物资的重要“输血”通道。但怒江天堑滚滚江水阻隔了滇缅两岸,为了畅通道路,修桥势在必行。

  为了尽快解决修桥的资金和人才问题,时任云南省龙陵县县长邱天培冒着风雨赶往缅甸邦海,拜访华侨梁金山。刚一开口,梁金山便明白了邱县长的来意。梁金山说:“要我捐款修建怒江之上有史以来的第一座桥,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也是我多年来的一个心愿。”

  为筹措资金,梁金山亲自到缅甸瓦城、仰光,低价拍卖了自己的两个商号和一家工厂,将所得资金全部用作修桥专款。梁金山请美国工程师阿伯兰德设计大桥,而后通过公路、铁路,甚至骡马,辗转将建桥器材运至怒江边的建桥工地。经过整整3年的艰苦奋斗,怒江上架起了一座全长123米,宽6米的钢缆吊桥。

  为了感谢梁金山对抗战作出的贡献,邱天培提议,把这座桥命名为“金山桥”,并在桥头刻碑纪念。梁金山却说:“修建这座桥的目的,是要施惠两岸民众,并期望借此连通中缅两国,抢运国际战略物资。我看还是叫它‘惠通桥’吧!”1935年,大桥竣工后被命名为惠通桥,在输送援华军用物资的特殊战斗中,惠通桥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1940年10月至1942年2月,日军为破坏滇缅公路运输,曾先后出动飞机168架次,对惠通桥进行了6次空袭,每次都使桥梁部分受损,负载力下降。1942年5月3日,中缅边境要地畹町失守,云南遮放、芒市、龙陵等地被日军占领,中国远征军被迫撤离。5月4日,日军沿滇缅公路,直逼惠通桥西岸。按照日军的计划,渡过怒江,占领昆明,夺取重庆。惠通桥成为昆明乃至重庆的“生命桥”。

  紧急关头,为了阻挡日军的行军步伐,抗战部队决定炸毁惠通桥。没了惠通桥,日军想渡过汛期的怒江,难于登天。日军曾试图架设浮桥,但遭到了中国军队的阻击。最终两岸对峙2年,给抗战胜利争取了大量缓冲时间。

  直到大反攻后,中国重修惠通桥。此时为了全力支持抗战,梁金山又为重修惠通桥捐了大量资金。重修后的大桥保障了前线11个师的弹药运送,月运输量达万吨以上,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惠通桥也被誉为“抗日功勋桥”。

  新中国成立后,新建的钢骨水泥大桥落成通车,惠通桥才退出了历史舞台。虽然不再是交通要道,但惠通桥就像一位沉默的老兵,骨子里依然萦绕着不屈的战魂。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