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看展览趣更多
读书有对读之法,如将朱自清和俞平伯各写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对读,可读出两人面对同样的风景有哪些共同的观察,又有哪些相异的情愫。看展也应有对看之法,尤其时下各博物馆纷纷推出高质量的临时展览,为这种对看提供了条件。
国家博物馆正在展出“海宇攸同——广州秦汉考古成果展”,其中“丝路序章”一单元专门讲述秦汉时代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东方起点与域外各地交往的故事,由于文字资料的匮乏,出土文物成了研究相关问题最重要的材料,如从南越王墓出土的乳香等,可知那时广州与阿拉伯半岛、红海沿岸已有贸易往来。
可与这一展览对看的是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正在展出的“海贸遗珍——清代广州十三行外销品”。如果说秦汉时期,广州还需与北海、徐闻等港口竞争,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朝廷指定广州为唯一的对外贸易口岸,“一口通商”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所有到广州来的客商,只能通过“十三行”这一清政府指定的机构进行商业交易。
这一时期行销海外的商品,瓷器、茶叶仍然是大宗,但更加关注客户的需求。绘有西方故事人物、符合西方人审美的外销瓷大量生产,广受欢迎。展览中介绍了美国波士顿一个叫福布斯船长的家,他的家族在1789年到1891年间有11位成员从事中美贸易,在其府邸中保存了许多当年广州生产的工艺品。当时西方正对中国风物痴迷不已,可与福布斯的家对看的是意大利都灵Govone城堡二楼的“中国房间”,装点房间墙壁的竟是清朝的耕织图,中国丝绸博物馆复制了这个房间,常年对公众开放。
大唐风物之美,是中国人津津乐道的话题。长沙博物馆正在展出“地宫宝藏——法门寺唐代宫廷文物精粹特展”。法门寺在唐朝是皇家寺院,两千多件珍稀文物在地宫中逃过重重劫难,在1987年重见天日。法门寺地宫出土文物,无疑代表了大唐工艺与审美的高峰,世人第一次看到秘色瓷实物,而精致的茶具则展示了唐人饮茶的风尚。
法门寺文物常与日本正仓院文物相提并论,不同的是法门寺文物是经考古问世,而正仓院文物是累世流传至今的。正仓院是奈良东大寺的一个仓库,其中收藏了相当多来自中国、朝鲜半岛的宝物。正仓院最受关注的是其收藏的唐代宝物,近期中国学者扬之水出版了《与正仓院的七次约会》,是她去奈良博物馆观看每年一度的正仓院展的记录。扬之水擅长名物考证,唐诗中常有令人费解的名物,她的工作将今天能看到的无论是传世的还是地下出土的文物,与唐诗中的名物对应起来,当然这需要一番细密的考证,也需要广博的见闻,名物考证能使我们更加准确把握唐诗的一些细节,亦使文物的价值更加饱满。
湖南省博物馆正在展出“我们亚洲——亚细亚古代文明展”,展出来自叙利亚、黎巴嫩、巴基斯坦、柬埔寨、日本、斯里兰卡和中国的220余件(套)珍贵文物。这些来自不同地方的文物并置一室,十分有利于观众的对看,例如商朝人将文字刻写在龟甲上,而两河流域的人则将楔形文字写在泥版上,泥版经过火烧后变坚硬,能够保存至今。不同文化不仅文字不一,记录文字的载体也不一,但这并不妨碍大家进行交流。不同文化日常使用的器具,如中国的青铜爵与西亚的来通杯,都是用来饮酒的,但在器型、装饰上体现了各自的审美趣味,但这并不妨碍彼此的欣赏。通过对看这些文物,我们能真切感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深刻内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