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真理。同时,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到实践都需要全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进行极为艰巨、极具挑战性的努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针对无产阶级政党不同时期的不同任务和突出问题,或突出理论的重要作用,或突出实践的重要地位,但他们从来不割裂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总是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为我们提供科学的方法论。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看来,理论与实践的作用只是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各有侧重,并无主次之别。回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当革命高潮来临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会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而当工人运动迫切需要指明方向、分清是非、辨析真伪时,又会突出理论的价值与作用。
比如,马克思针对德国社会民主党醉心于制定纲领而轻视工人运动的情况特别强调,“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其意是无产阶级政党不能满足于纲领的制定,必须注重实践,做到知行合一。而针对德国社会民主党抛出“极其糟糕的、会使党精神堕落的纲领”,马克思又一针见血地指出,制定一个原则性的纲领,“这就是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可供人们用来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因此,“决不能降低党的理论水平用原则做交易”,体现了他对理论建设的高度重视。
又比如,列宁在十月革命来临、工人运动高涨的节点上,突出了实践的重要作用。他在《论策略书》中指出,“现在必须弄清一个不容置辩的真理,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而针对俄国社会民主党建党之初党内经济派崇拜工人阶级的自发性、信奉工联主义意识而轻视理论的状况,列宁花了大半年时间写作《怎么办?》,阐述了理论的重要性,以“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和“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的经典论述,强调无产阶级政党要特别重视思想理论斗争。在列宁看来,轻视理论无异于对送葬的家人说“拉也拉不完”一样荒唐,俄国社会民主党在最需要理论的时候却有意放弃理论,是“十足的傻瓜”。
在中国,毛泽东针对井冈山时期“左”倾机会主义照抄照搬马克思主义的状况,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到延安后,针对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抬头的状况,毛泽东又强调全党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竞赛,他假设“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
从马克思到毛泽东,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是一以贯之的,而在特定环境下之所以会强调理论或者实践的重要性,是适应形势的变化,实事求是地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生动体现。
丰富的人类实践活动一再表明,科学理论具有指导实践的永恒魅力。实践每发展一步,理论就要跟进一步。放眼人类历史,曾出现过无数的理论,有的昙花一现,有的青春常驻,这往往取决于理论的彻底性、科学性和价值性。马克思主义站在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上,继承前人又超越前人,是人类思想的精华。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内在规律,颠覆了以往理论仅仅代表少数人利益的思想史,不止步于解释世界,而以改变世界为己任,总是以运动和发展的观点、以普遍联系的方法、以开放的视野来补充完善和发展自身,因而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和开放的理论,具有说服人、征服人的感染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马克思主义正是随着实践的深化而不断发展的理论,因此始终焕发着旺盛生命力。
当然,科学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尽管“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从创新实践中深化认识,以确保马克思主义这一极具魅力的科学理论之树常青。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新时代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这是我们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