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还鲊教子廉
三国时期,吴国有个名叫孟仁的人,担任光禄勋,掌管宫内大小事务,自然也掌管宫内膳食。这位成天与美酒佳肴打交道的孟仁,却被群臣发现吃的是再普通不过的麦饭。史学家裴松之在为《三国志》做注时,补注了孟仁母亲教子的故事,原来,孟仁的清廉自守,与母亲对他从小的教育分不开。
孟仁年少时,母亲把他送到远离家乡的南阳,拜著名学者李肃为师。孟母特地为儿子缝制了厚实的褥子和宽大的被子。有人问她为什么这么做,她说:“在外求学的人,大多家境贫寒,我之所以缝制这么大的被子,是想让那些有德有才的人借以御寒,让我的儿子有机会多和他们接触,向他们学习做人的道理和治国的学问。”孟仁听闻母亲的这番话后深为感动,于是发愤读书,从早到晚一刻也不敢松懈。
孟仁学成后,先在骠骑将军朱据的营帐里做小吏,孟母也随他住在营中。孟仁志在建功立业,但是眼下自己职卑位低,心中总是有些闷闷不乐。一天晚上,屋子漏雨,他望着屋外的瓢泼大雨悲伤垂泪,觉得自己对不起母亲。孟母看见儿子意志消沉的样子,批评道:“大丈夫立身处世,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意志坚定,决不屈服。你眼前的这点小困难算得了什么,你应该以此激励自己奋发图强,有什么好悲泣的呢。”经过母亲的开导,孟仁豁然开朗,重新振作起来。
不久,朱据听说了这件事,对孟母教子赞不绝口,就把孟仁派去做管理渔政的“监池司马”。孟仁自己动手织了一张网,捕了一些鱼,腌制成鱼干,派人送给母亲补补身体。谁知孟母却把鱼干原封不动地退了回来,并且严肃告诫他:“你担任管鱼的官,反而送鱼干给我,别人会怎么议论你?为官的人应懂得避嫌啊!”
孩子的心灵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母是这块土地的耕耘者,播下善的种子就会结出善的果实。孟母教子,以德为先,因势利导;孟仁修身,知过就改,砥砺心志,终于有所成就。这种“贤母使子贤”的效应,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