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洁文化>清风史鉴>详细内容

柳玭诫子孙:门第高 不可恃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时间:2017-02-15 09:46:21 点击: 【字体:

    夫门地高者,可畏不可恃。可畏者,立身行己,一事有坠先训,则罪大于他人。
  立身以孝弟()为基,以恭默为本,以畏怯为务,以勤俭为法,以交结为末事,以气义为凶人。

  河东柳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世家大族。自秦末柳安迁入山西后,从两汉至魏晋南北朝,因其家学为世人所推重,门户日益兴盛。到了唐代,柳氏人才辈出,涌现出诸多著名人物,如高宗朝宰相柳、著名政治家柳公绰、书法大家柳公权、杰出文学家柳宗元、修撰《国史》的唐代史学大家柳芳、散文家柳冕等。
  这些历代相传的丰厚家学成就,使河东柳氏获得了很高的成就和社会地位。丰厚的家学背后必有良好的家风,河东柳氏在代代相传基础上,形成了遵循礼仪、强调孝义、清廉忠正、耿介敢谏的家风。柳氏子弟即使身居高官,依然遵从祖训、严于律己,重视对族人、子弟的教育,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唐朝中期的柳公绰至其孙柳
这一宗支。后来,柳撰写了著名家训《诫子弟书》,体现了柳氏家风的风范。
  修己立身 家风醇厚
  柳
所处的时代,正是黄巢起义前后的唐朝末年,当时朝政混乱,世风日下。很多世家子弟凭借权势为所欲为。出身于高官世家的柳对此深感忧虑,专门撰写《诫子弟书》,告诫子孙后代不要依仗门第高贵而骄奢淫逸、胡作非为,要继承、发扬柳家的优良传统家风,把自己培养成品德高尚的人。
  在这部家训的开篇,柳
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夫门地高者,可畏不可恃。可畏者,立身行己,一事有坠先训,则罪大于他人。”,也就是说,生于高门著姓的人,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要有敬畏之心,千万不能倚仗自己的出身肆意而为、有恃无恐。为什么要有敬畏之心?是因为高门子弟如果立身行事违背了先祖的训诫,那么危害要比普通人大得多。为什么出身不可倚仗?是因为门第高会导致子弟骄横自大、盛气凌人,而家族鼎盛,必然会招致别人的嫉妒,就算是有真才实学和美德,别人也未必相信,如果犯了哪怕很小的错误,别人也会指责。所以,“承世胄者,修己不得不恳,为学不得不坚”。
  柳
的这番教导,主要受益于其先祖家风。《旧唐书》说:“初公绰理家甚严,子弟克禀诫训,言家法者,世称柳氏云。”
  柳公绰凡事总是身先为范。入仕之初,他被任命为渭南县(今属陕西)县尉,当时正值荒年,庄稼歉收,柳公绰每顿饭都不超过一碗,直到年成好了,才恢复正常饭量。后来,柳公绰出任京师最高地方长官京兆尹,在没有上朝的日子里,就在自己读书的小斋里处理私事、接待宾客,与兄弟们一起用餐。天黑之后,柳公绰就召一名子弟进小斋来,在烛光中亲自领着他读经史,讲居家和做官的道理。这样做了二十多年,从来没有间断。
  柳
的祖母韩氏,是宰相韩休的曾孙女。嫁到柳家以后,她摒弃那些绫罗锦绣的衣服,一概不肯穿着。她曾将苦参、黄连、熊胆做成丸药,让儿子们在晚上读书时含在口里以驱除睡意,激励他们勤奋读书。《幼学琼林》一书中说:“和丸教子,仲郢母之贤”,赞扬的就是这件事。
  柳
的父亲柳仲郢多次担任地方最高长官,办公之余从不沉湎逸乐,而是不舍昼夜,布卷读书。生活非常朴素节俭,马厩里没有骏马,衣服也不熏香,与当时达官显贵的做派形成鲜明对比。柳氏世代为官,但柳氏家族成员能够做到修己立身,从没有谁因门第高贵而肆意妄为。
  莅官洁己 刚直无私
  在家训中,柳
专门强调居官之道:“莅官则洁己省事”。他还说,做官一定要廉洁奉公,不要开浪费之端。做官的俸禄虽然不多,但那都是民脂民膏,不可小看。刑罚固然是官员的权力,但不可以因自己气量狭小而恣意妄为。
  作为世代簪缨的官宦门第,柳氏还具有直言敢谏的家风。唐宪宗时期,皇帝频繁游猎,锐意用兵,柳公绰献上《太医箴》进行讽谏,宪宗深受触动。后来唐朝中央政府出兵征讨河北藩镇,朝令夕改,驿马相望。柳公绰进谏指出问题的严重性:自从对河北用兵以来,朝廷的差使繁多,而驿站设施不足,驿马缺少。同时,使者的行李和人数都没有限制,穿红色和紫色官服的使者,要征用二三十匹驿马;穿黄色和绿色官服的使者,征用的驿马不下十匹、五匹。驿站的小吏还不能检查他们的证件,只要他们张口,就必须提供给他们。驿马征完了,就抢民间的马匹……他建议确定一个限额,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调整了官差的标准,驿站才松了一口气。
  柳公绰之弟柳公权于唐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有一次穆宗问柳公权书法怎样才能达到“尽善”的境界,柳公权答道:“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宗面色改变,知道他是在讽谏自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笔谏”。
  柳仲郢为官时,也是频频进谏,甚至不惧杀身之祸,当时执政的重臣李德裕就非常敬重他的无私与刚直。唐武宗修筑望仙台,他连续上疏劝谏,皇帝终于向他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柳
在多年的为官经历中,一直保持清廉正直、谦逊和顺的作风,在史书上留下了“直清有父风”的美誉。
  谦恭谨慎 力戒恶习
  柳
说,我从小就听先辈讲授家训,谈论家法,“立身以孝弟()为基,以恭默为本,以畏怯为务,以勤俭为法,以交结为末事,以气义为凶人”。这段话总结了柳氏家训的原则,即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立身处世的基础;以谦恭有礼、不乱议论为立身处世的根本;时时怀敬畏之心,小心谨慎,勤恳节俭。不搞拉帮结派、意气用事那一套。他还说,“百行备,疑身之未周;三缄密,虑言之或失”。意思是说,即使是各方面都已经做得很好,也要时刻警醒自己是否还有不周到的地方。即使是再三谨言慎行,也还要时时提醒自己是否有失言之处。
  柳
还在家训中指出,有五种恶习会败坏名声、招致灾祸、玷辱先人、败坏门庭,一定要特别注意:一是追求安逸,不愿淡泊名利。二是不学无术,自己没有学问,还嫉妒学问高深的人。三是厌恶比自己强的人,喜欢谄媚自己的人,听到别人的好事,就产生嫉妒的心理,听到别人的坏事,就到处宣扬。四是好逸恶劳,嗜酒贪杯,觉得勤勉做事非常低俗。五是官迷心窍,巴结权贵一心升官。他认为,这些陋习比毒疮的危害更大。毒疮尚可用药物治疗,而一旦染上陋习,请医师医治都是无能为力的。他告诫子孙,前贤的训诫和近人的覆辙,都清清楚楚地记载着,你们要牢牢记住,引以为戒。
  河东柳氏严格治家,形成了醇厚的家风,成就了一批杰出人物,他们的家风家训也被人称颂。柳
的祖父柳公绰曾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的父亲柳仲郢入仕后,在重臣牛僧孺手下为官,他处处以其父为楷模行事,牛僧孺感叹道:“如果不是历代道德教化,怎能达到这样的境界”;本人则担任过吏部侍郎、御史大夫、泸州刺史等官职,都享有清廉忠正的名誉。


  卜宪群点评
  家族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细胞。家族的盛衰与家族中的家庭或个人在政治、社会上的沉浮密切相关。自秦汉以后,由于中央集权官僚制的完善,影响家族盛衰的关键已不再是血缘,个人的品格、能力和优良的家风,逐渐成为维持门第不衰的主要因素。
  鉴史可知,无数的高官因缺乏良好的家风和个人的人品修养而折戟沉沙,家族也因此灰飞烟灭。如秦统一后的第一任丞相李斯,才学通达,但在私欲的驱使下与内臣赵高勾结,篡改秦始皇遗诏,最后落得“夷三族”的下场。临死前他对同刑的儿子感叹:“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高官厚爵的人际转换、代际转换、族际转换教育了一个个家族:要想维持家族长盛不衰,爵禄蝉联,就必须懂得“盛极自损”的规律。要避免这个规律发生在自己身上就必须明白“止足为贵”“持盈畏满”的道理。河东柳氏家族懂得这个道理:他们世代以敬畏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地位,绝不自恃;他们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更具有表率作用,从不敢半点怠慢。也正是柳氏世代秉持修己律身、刚直无私、谦恭谨慎的家风,不仅使他们家族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安身立命,也留下了千古美名!
  卜宪群: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