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听雨
“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何况这是春雨。这母爱般的温暖,这母爱般的柔情,这母爱般的缠绵,便是这滋养万物的春雨。
静下心来,听雨。恍惚中,便有一种幻觉,这春雨,这春夜的雨,便如“孩时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的吟哦鼻音与喉音。”这是余光中先生,在故乡听雨的感觉。
一种甜美的感觉,一种温暖的情怀,还有一颗感恩的情愫。幸福的感觉在雨意里荡漾,甜美的心境在雨意里伸展。
雨在下着。不缓不急,不愠不躁,我想起一位诗人的话:雨是一种单调而耐听的音乐。静静地,耐住性子,这春夜的雨,便有别样的韵味,别样的情调。打开窗,没有风,借着灯光,晶亮的雨丝,如弦,哪里是弹拨的柔指呢?
遥想一千多年前,诗圣杜甫在那间破败的茅屋里,忽听夜雨敲窗,便披衣而起,没有了倦怠,没有了睡意,更没有贫寒的困窘。灯光如豆的飘忽不定里,便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没有大爱的心,写不出这样的诗句,没有大爱的心,没有这般的情怀和境界。大爱不语,大爱无言,大爱更不是为着声张和造势,正如这春雨,为着万物的生长,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一生,穷困潦倒,飘蓬不定,心中始终装着自己的祖国和黎民百姓。自己居无定所,破屋招风,苦寒不堪,却还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怎样的无私情怀,怎样的天下意识。
自古以来,写春雨的文人雅士不在少数,然而,绝对没有能与诗圣《春夜喜雨》相媲美的。那博大的爱,那博大的情怀,在春夜的喜雨里。“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细雨润如酥”。美,倒不失为美,但那比得上诗圣的那般厚重和大气。
春雨下着,在唐朝的那个夜晚,敲打着破败的茅屋,敲打着茅屋不远处的篱笆。那干旱的土地,那饥饿的人,春雨带来的欣喜。春雨下着,在朦胧如豆的灯光外,在诗圣的喜悦里,在诗圣的诗句里,永远是那样的新鲜,永远是那样的滋润,滋润着那时的田野,滋润着万物,滋润着人心。
春夜听雨。不禁神驰千里,心旷神怡。那些越冬的麦苗,经历一个冬天的苦苦煎熬,此时此刻,在绵绵的春雨里,每一个叶片仿佛张开的小嘴,吮吸着,吮吸着,尽情地吮吸甜甜的雨滴,有如天降甘露,本有点黄萎的,在春雨的滋润下,变青了,变得鲜嫩了,精神抖擞起来,显示出一种生长的希望和快感。宇宙间,是一片温馨,一片祥和。还有那些辛劳的农人,听到了这春雨声,肯定会披衣而起,拉亮了灯盏,这春雨,细细密密的春雨,晶晶亮亮的春雨,一种欣喜,一种甜美,油然涌上心头。
嫩芽儿,还在土层下,蕴育了一冬,苦寂了一冬,听到了这春雨,点点滴滴,有韵的,如轻曼的音乐,那样的动听,那样的柔情万种。嫩芽们醒来了,惺惺松松地醒来了,有这春雨的滋润,便破了土层的封锁,伸直了腰肢,生长着,憧憬着。春雨,春雨,万物复苏,万物生长,大地鲜活起来,鲜活起来。
春雨下着,有韵地下着。不是黄钟大吕,却也有着丝丝弹奏的情致。春雨下着,不是嫠妇手上断断续续的琵琶,也不是怨女指上的愁弦。春雨下着,有韵地,这最美妙的音乐,大地听到了,生长的万物听到了。
春雨下着,在我打开的灯光里,丝丝晶亮。我没有了睡意,甜美的心境,和着这有韵致的春雨。是的,天地间,一片温馨,一片祥和。春天是生长的力量,生长着,憧憬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