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风起忆清明
幼年时,清明节是我翘首以盼的“美食节”。那时生活拮据,平时饭食简单粗糙,只有逢年过节,母亲才会郑重地做一点年节美味。清明节姗姗而来,清洁明净的早晨,随着袅袅炊烟升起,小院便弥漫着诱人的饭香。好容易熬到吃饭的时间,饭桌上会有让我垂涎的白面馒头和鸡蛋。与粗糙难于下咽的杂面馒头比起来,白面馒头口感细腻绵软,实在是美味异常。而那盘油汪汪青黄相间的蒜苗炒鸡蛋,更是满足了我对美味所有的渴望和想象……风卷残云吃了早饭,我的清明节便算过完了。祭祖和扫墓都是大人的事情,我是毫无兴趣的。
上小学后,在我心里清明节是“感恩节”。阴云霏霏的早晨,老师会带着我们去郊外的烈士园扫墓。老师告诉我们,长眠在这里的烈士们,用生命为我们换来了如今的幸福生活。站在烈士墓前,我小小的心里总是充满了后怕和不安:“如果没有他们,我现在说不定过得还是战火纷飞颠沛流离的日子,那该是多么可怕的生活啊!”我认真地对着拱形的墓碑鞠躬,感激之情不由自主地涌上心头。时至今日,我一直认为是清明节为烈士扫墓让我懂得了感恩。
时光荏苒,一晃便告别了年少纯真的岁月。喧嚣繁杂的生活裹挟着我跌跌撞撞前行,清明节于我来说,成了无关痛痒的日子。偶尔有心情,会呼朋唤友去过个“踏青节”。经过了一个冬季的萧瑟衰败,终于迎来了温柔妩媚的春天。趁着清明,约上三五个朋友去野外“微旅行”。如画的春景中,生活中那些沉闷不堪的负荷好像都消失无影,身心得到了暂且的放松和惬意。
直至母亲离世,清明节成了让我铭心刻骨的“母亲节”。我常常想,母亲就如我的空气。她在时,我不觉得她的重要,甚至嫌弃她年衰岁暮时的愚钝唠叨。她离开了,我才感觉到万箭穿心的疼痛和不舍。清明节,成了刻在我心头的日子。总是离清明还远,就会夜夜梦到母亲,然后在哽咽痛哭中醒来。无边的长夜里再也无法入眠,便回想母亲在世时的点点滴滴,计划着回想扫墓的诸多事宜……这种伤痛纠结的心情,会一直持续到清明节。给母亲扫了墓,心绪才会渐渐恢复。
我在若水的时光里向前游弋,一路而来,清明在我心头,留下了深深浅浅的印记。那些清明那些节,镌刻在我生命中,无法忘记,只能缅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