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洁文化>清风文苑>详细内容

常忧而乐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文嵊 时间:2017-04-17 10:08:51 点击: 【字体:

    我观察人们的生活,试图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人活着,是一种幸福。

  我走过山山水水,到过山村市镇,听过食禄者的高论,也听过草野村夫的倾诉,一道道人生的风景在面前展开,一颗颗颤抖的心灵在冥思中搏动……我深信,能活着是一种幸运,但绝不是一种单纯的幸福,而是一种既有痛苦,又有快乐的事情。

  很多人喜欢旅游。为了成行,要不辞劳苦地打点行装,要颇费心机地寻找旅友。当然,世间有不少独行客,但更多的是结伴行者,因为独行不易。踏上征途,颠簸之苦又使人寐难成眠、食不甘味。终于登临那美妙的境地,便可心怀快感,酣饮那美妙的感觉,赞叹这美不胜言的世界……而后,又不得不走,路漫漫其修远兮,再去求索吧。

  旅途中,胜景往往在最顶峰,去的路和来的路充满困顿和辽远。人活着,和在旅途中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生逢乱世的屈原在汨罗江畔如是行吟。孔夫子把“安贫乐道”“乐以忘忧”作为教导学生的金言。尼采则认为人生是极痛苦、充满着矛盾对立的生物永远在变化和更新的梦。生命固不如悲观主义哲学家所描述的一团漆黑,但当我们细细地体味之后,也难不承认人生多艰。

  承认人生多艰,并不是为了放弃生活,在跌入灾难的深渊时屈膝于痛苦之下,而是为了使我们活得更好、更自在,在大大小小的生活灾难袭来时,泰然处之。如果人们习惯于将活着视为一种快乐的享受,那么在时有灾难发生的生命之旅中,如何能不泪流满面、痛不欲生?怀有人生多艰之念,并非就是陷心于黑暗之中,阴沉终日,郁郁寡欢。承认人生多艰,并非就抛弃了对生活之乐的追求,而是为了更好地追求生之乐,创造生之乐。承认人生多艰,将使我们轻松于苦难之前,即使历经磨难也能释然,满载辉煌也能坦然。这就像驾一叶扁舟出没风波中、长年过着飘零生活的人一样,可以“一蓑烟雨任平生”,也可以弃舟登岸,过“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生活。

  人生多艰,忧中取乐。林语堂先生说:“中国思想上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个不必逃避人类社会和人生,也能够保存原有快乐的本性的人。”老子遁世,却留下《道德经》永不朽。陶潜拂袖,但首首田园诗篇长流芳。生命的快乐存于烈焰里。面对厄难,我们焉能一声哀鸣,惊慌逃离?面对不快,可用快乐的心挥动苦闷的手,常处忧而乐忧,在苦闷中砥砺,在苦闷中创造。

  人生的旅途,一路荆棘与花开常伴。走着走着,那花也就开了。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