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洁文化>清风文苑>详细内容

匠人匠心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秦延安 时间:2017-05-10 17:35:52 点击: 【字体:

    在街头,看到一位修伞的师傅,一捆伞骨、一把尖嘴钳、几缕铁丝、一针一线,便让那些损坏的雨伞,在他的手下焕发出新的光彩。虽然这修伞的活计并不起眼,一把雨伞掉线或脱骨,在现代人眼里也不足为重,但修伞的师傅仍然乐此不疲地摆着摊,等待着那些需要修伞的人们。

  这种固定的摊点,相比昔日走街串巷的手艺人来说,别有一番风味。在缝缝补补又三年、艰苦过日子的年代,这些手艺人不仅是缔造者,更是修葺补旧的完善者。在旧日的乡村里,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推车挑担的手艺人。他们凭着一腔热忱,在服务乡民的劳动中,赢得了养家糊口的生计。“磨剪子嘞,戗菜刀——”“缠簸箕,缠笸篮——”“修——风——箱,补——锅——嘞——”那些拖腔带调、高高低低的吆喝声,如扩音喇叭般无孔不入,吸引得一帮婆婆媳妇忙着找出屋里的剪子、菜刀,或簸箕、笸篮等。只要接了第一单生意,不一会儿,许多村民便闻风而来。因为经常走街串巷,村民们基本熟识这些手艺人。为了获得乡民们的信任,有些手艺人甚至当天不收钱,让村民们先使用,待下次来再给钱。凭借着精湛的技艺,手艺人获得了四乡八邻的称赞。

  有手艺什么时候都不会饿死。学手艺是乡人为孩子谋生的首选。旧时,许多没有继续读书的少年,便很早地出去当学徒。不管学什么,都是为了未来有饭吃,有一门能养家糊口的技艺。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要想学艺出师,成为某一领域的状元,却并不容易,这不仅需要千般努力,还要有恒心和钻研的精神。

  因为秉持技艺的传承,这些手艺人即使学满出师,仍精益求精,孜孜不倦,所以他们又有了一个总的称谓:匠人。根据从事的工种不同,匠人又有画匠、铁匠、泥瓦匠、木匠、剃头匠等之分。因为是能工巧匠,因为独具匠心,所以无论走到哪里,这些匠人都受到人们的尊敬。而他们,也在自己的工作中,创造着中国智慧。西安小雁塔历经多次地震仍巍然屹立,山西应县木塔遭受千年雷电仍无恙,南京无梁殿不用一根木梁盖起五间大殿……这些传世工程,不仅承载着古代工匠的精工之美,还隐藏着无尽的技艺奥妙,即使今天,有一些技艺我们仍望尘莫及。

  快节奏的工业时代、高品质的生活追求,迫使每一个人前进,匠人自然也不例外。昔日的补锅匠已经在修理高压锅、电饭煲了,剃头匠也开起了美发店……而有些技艺,随着器物的淘汰,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比如修风箱、缠簸箕的。还有一些技艺,则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凭借着一种坚持的倔强,那些匠心更是得到了放大。比如木匠、泥瓦匠,只不过他们现在盖的是几十层高的楼房和摩天大厦。因为对技艺的坚持,对匠人精神的倔强,一些匠人终成大师。而匠心,也早已走出传统手工匠的范畴,成为各个领域里追求专业和极致的代名词。

  “世界再嘈杂,匠心需沉静。”今天,匠人已不是狭隘的手工业者,更代表着一个时代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除了拥有精湛的手艺之外,更重要的则是敬业、严格、追求卓越的匠人精神,那不仅是器物有魂魄、匠人自谦恭的古老传承,更是我们原本就温柔敦厚的底子。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