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品竹联
“竹香满幽寂,粉节涂生翠。”竹文化是中国特有文化。竹子笔直、挺拔、青葱翠绿,象征着高洁、虚心、坚贞等品格,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古今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咏竹对联,读来妙趣横生。
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十分爱竹,深得其高风亮节的清韵。他吟出的“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有一年冬天,苏东坡和佛印和尚到郊外赏雪,只见那茫茫雪海之中,辉映着点点白梅;那一片竹林之上,白雪罩着绿竹,一阵风来,雪落竹现,沙沙有声。佛印触景生情,脱口而出:“雪里白梅,雪映白梅梅映雪。”苏东坡一听,随手摇着一竿竹子对道:“风中绿竹,风翻绿竹竹翻风。”此联对仗工整,俨然天成,在句式上采用先勾轮廓后描绘的手法,犹如一幅颇具风采的“梅竹图”,有静有动,相映成趣。
明代大学士解缙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他家对面是曹尚书府的竹园。一年过春节,解缙在大门上贴了一副春联:“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曹尚书看了很不高兴,心想,我们家是外尖中空的竹子,你们家饱藏的都是诗书,这算什么事啊?一生气,他命仆人把竹子砍了。解缙深解其意,不声不响地在原对联下各添了一个字:“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曹尚书一看,下令把竹子连根挖掉。解缙在上下联又添一字:“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曹尚书见状无可奈何,哭笑不得。
清代大书画家郑板桥一生喜竹爱竹,咏竹画竹,常以“可焚身而不可毁其节”的竹来抒发情感。在赏读他的题竹诗联时,不由得想到了他脍炙人口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真可谓人竹相辉,肝胆相照。他家书房中挂有一副对联云:“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上联借竹叶向大地下垂,竹心空虚,喻指谦逊、虚心下问的高贵品格;下联借梅花有傲霜沐雪的姿态,花蕊却向下,显示有傲骨却无傲气。全联寓意了作者谦虚待人而又不屈服于强权的可贵品质。
清末秀才黄旌珊,自幼聪颖,善诗能对,当地人誉为“神童”。一年秋天,他上京赶考,通过一座独木桥时,迎面来了一位挑竹子的姑娘,两人正好在桥中间相遇。姑娘说:“秀才赴考,定然满腹经纶了,我出个上联给你,对出了让你过,对不出你让我过。上联是:竹担挑,挑竹担,竹担挑竹竹挑竹。”黄旌珊听了,冥思苦想对答不上,只好转身往回走,让姑娘过桥。后来,他路过一座庄园时,见大门上的铜环锁着铜锁,触发灵感,立即想出了下联:“铜环锁,锁铜环,铜环锁铜铜锁铜。”他一口气找到姑娘的家中说出了下联。姑娘连称对得好。姑娘的父亲亲自撮合,定下了一段佳话流传的“竹联情缘”。这副二十六字的对联,句子首尾相接,环环紧扣,仅由不同的六个字重复组成,给人一气呵成、生动明快之感,颇有逸趣。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