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洁文化>清风文苑>详细内容

“抠”得勤俭家风扬

作者:宋文贵 时间:2018-08-31 15:49:19 点击: 【字体:

勤劳、俭朴、持家是我那已是耄耋之年的父母亲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坚持的习惯。这个一度曾经被人难以理解的“习惯”,如今经过风雨岁月的证明,恰恰已演变为我们宋家的一个好的家风——勤俭。我常笑着对我的孩子说,我们这个家风是你爷爷奶奶“抠”出来的。

我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时虽然说建国已快二十年了,但国家的经济实力总体还不是太好。先是六十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后来又是“文化大革命”的折腾,三反五反刮起了浮夸风……反反复复经历了多少年的饥饿贫瘠,我们总算是挺过来了。风风雨雨几十年,从过去的贫穷到现在的幸福生活,爸妈从没有抱怨过,面对生活中无数的艰难困苦,从不认为自己命运不好,始终态度积极乐观,坚信只要自己踏实、勤劳肯干,生活总会一天比一天好。恰恰是穷时、富,爸妈养成的一种近乎于“抠”的生活劳作、为人处事的风格竟渐渐形成了我们宋家勤俭务实、诚信干净的良好家风,且将一袭永久传下去。

在我年幼时的印象中,家里总是有做不完的事情,吃不饱的肚子。爸妈为了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到晚做得腰酸背痛的回来,也就挣个十分、八分工分,每个工才三、四毛钱,在全年很少歇工的情况下,年底决算,除去粮草应付款,就剩二十来块钱了,这在当时的西乡高邮还是中等偏上的人家年收入。遇到年景不好的时候,则入不敷出,成了“超支户”。但爸妈依然从容,靠着平时对生活支出上的处处“抠”,一心一意操劳这个家。记得有一年初夏,外公起早从十公里外的家里来我们家时,妈妈从一个小坛子里找出还是过春节留下的约半斤糯米面,抓了两小把放到小蛮碗里,用水调了放到铁锅里隔水炖成熟面糊,就算是招待尊贵客人了。当时约莫才四、五岁的我站在一旁,分享外公分给我的几小勺糯米糊糊,那份幸福受宠的感觉至今难忘。

那时候国不富,民不强,但我们的父辈们并没有为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坚信在中国共产党这棵大树下,只要听党话,勤劳踏实,把钱用在刀刃上,苦日子就能熬过去。后来,我父母响应国家号召送我参军。在我参军之初,农村的日子还是没有太大改善,我们的父母宁愿自己饱一顿饿一顿,却不让下辈们受苦挨饿。我爸做过生产队保管员,从没有从队里粮仓私自带一粒粮食回家,更不允许我们到集体未收完的田里拾麦穗、稻穗。在他并没多少学识的心灵深处,公私分明,从未泯灭过。那个年代老妈自己从没有穿过新衣服,照顾好老小却放在第一。子女寒衣按大小轮流穿,不分男女,直到衣服确实破的不能再缝再穿了,再按照衣服的磨损程度剪下来用浆糊糊成做鞋底的材料,然后老妈会借着寒暑里的夜晚豆灯,一针一线缝制孩儿们的新鞋。记得在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国家对相对贫困的家庭已经有了学杂费减免政策了,但我们兄妹从没有享受过,爸爸妈妈总是认为自家的日子还过得去,还有更困难的人家需要照顾。每次在我们开学前妈妈都会从结婚时陪嫁的木箱的角落里摸出一个小方巾包裹着的布兜里,一角一角地数出各人所需的学杂费。父母的这些感化与榜样形象,使得我们才七、八岁就懂得勤俭自立。不光要学会带宝宝,更要学会烧饭做家务,需要的时候还要下田干农活。在跟随着爸爸妈妈生活的在一年年、一件件的生活经历中,爸妈所表现出的勤俭本色深深教化和感染着我。我想,如不是爸妈大事小事,一年复一年的经济上“抠”,生活上“抠”,我们的生活是难以捱下去的,我们今天也难有这种从不占公家光、抹公家油,以及事事处处精打细算、不畏苦难的精神。

改革开放以后,百姓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不再有人家愁吃、愁穿了。而我在成了家、立了业之后,居然在工作中、生活上竟处处带有父母当年勤俭持家过日子的“影子”,生活中一直勤俭朴素,工作上一直检点谨慎,对待公与私是非分明。参军后,我从士兵到干部,转业到地方后,总是一直秉持着这样一个从父母的生活生存中学到的好传统——生活中“抠”俭,工作中“抠”实,作风上“抠”廉,行为上“抠”正。

感到欣慰的是,我们老宋家“抠”的家风如今在我的儿子身上,也有所体现。我的儿子宋明亮师从浙江大学董石麟教授博士毕业后,主动报名去西部工作。经过严格的选调,他现在已成为陕西汉中市城固县政府的一名副县长。当初我们一直想留他在江浙沪工作,而且照他的成绩、学历,也完全可以在东部沿海城市找到一份可心的工作。但他认为,爷爷奶奶以及父母年轻时都是过过穷苦日子的,自己自小也是在父亲坚守过的边防艰苦环境中长大的,而如今的西部毕竟要比东部发达地区经济薄弱得多,作为一个有志青年,应当到艰苦的地方去,乐于为他人谋幸福。如今,他和他的新婚妻子双双在祖国西部工作,而他从政后给自己立下的工作生活规矩就是“踏踏实实做事,光明磊落做人”,“生活讲俭,从政讲廉”,我想,这是他耳濡目染祖辈父辈们的教诲传导,时刻不忘勤俭廉政,所作所为都潜移默化地显现着我们宋家传统家风的脉络情怀。

真的希望由我们父母在不平凡年代养成并“抠”出的勤俭务实、诚信干净的好家风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