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洁文化>清风文苑>详细内容

月到中秋分外明

作者:葛顺明 时间:2018-09-20 11:14:33 点击: 【字体:

想家、想亲人的时候,最是中秋来临的日子。每到月圆的中秋之夜,人们便自然而然地思念亲人,想起故乡的那些人、那些事。

月到中秋分外明。小时候,每到中秋,望着圆圆的月亮,母亲都给我讲起嫦娥奔月的故事。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突然出现了十个太阳,炙烤着大地,老百姓无法生活下去。有一个力大无穷的英雄名叫后羿,他决心为民除害。他披荆斩棘,登上昆仑山顶,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剩下的一个太阳每天按时升起,按时落下,人间又回到了阳光明媚、风调雨顺的日子。后羿也因此深受人民的爱戴,许多年轻人纷纷拜他为师,学习武艺。有个叫逢蒙的人,为人奸诈贪婪,也随着众人拜在后羿的门下。后来,后羿娶了嫦娥,过着美好的生活。一天,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送给后羿一丸仙药。据说,凡人吃了这种药,不但能长生不老,还可以升天成仙。可是,后羿不愿意离开嫦娥,就让她将仙药藏在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知道了。一天,后羿外出,蓬蒙就用剑指着嫦娥,威逼她交出仙药,嫦娥无奈,只好将药吞下。嫦娥吃了仙药,瞬间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越飞越高。此时,湛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宫飞去。后羿知道后,痛苦不已,只好遥祭月宫中的妻子。乡亲们感念后羿的恩情,也非常思念嫦娥,在院子里摆上嫦娥平日爱吃的食品,遥遥地为她祝福。从那以后,每年八月十五,就成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这正是人们寄托给中秋圆月的一份爱情、亲情、友情的守候吧。正如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秋》中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渴望幸福、美满的的人们在中秋之夜,都能看到圆月带来一切的美好愿景吧。

中秋之夜,那天空中挂着的明月,又大又圆,像是李白所写的《古朗月行》中“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诗人把月亮比喻做白玉盘,甚是美丽,给人以美好的遐想。中秋的月亮是丰收的月亮。中秋月圆之时,家乡家家户户庭院里的桌上都摆出了各式各样的月饼和新鲜的水果,邀请明月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记得小时候,我都盼望着中秋节快点到来,甚至幼稚地想,能吃到美味可口的月饼,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儿时的中秋节能吃到好多平时不大吃得到的食品。记得小时候,每逢中秋,家中再困难,父亲也要赶到小街上买几只月饼,宰只自己养的小公鸡和着芋头炖。在老家,中秋节晚饭的档次仅次于每年的年夜饭。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家几乎每年中秋节晚饭必备的芋头炖鸡。想起那味道,直到今天还久久萦绕在舌尖。吃过晚饭、拜月后最隆重的仪式算是分月饼,那是大家都翘首期盼的时刻。一家五口人分两个月饼。为了尽可能地公平,月饼一般由父亲操刀分割,以确保分割相对均匀,其实父母的那份是少之又少。我们弟兄三人,依年龄顺序,由小到大,依次取而食之。那场面,简直不能叫吃月饼,而是品味世间的珍奇。那时的月饼要是今天吃起来,肯定极其一般。然而在当时,它却是我们吃过的所有点心中的极品。再加嫦娥奔月等神话传说对节日氛围的烘托,月饼的味道自然就非同一般了。那时的月饼式样和口味与今天超市里琳琅满目的月饼比,也许真的会无人问津,实在算不上什么美味。但在儿时那个年代,对孩子们来说,用人间美味来形容,实在一点也不为过。那时的月饼仅仅是一个油面饼加砂糖、豆沙和红绿丝、外沾芝麻的饼团,我们兄弟与父母照样也会其乐融融的用刀分切成几块分享,并不如今天这般能一人一个,正是因为儿时经济条件的拮据,其快乐记忆是长久的。儿时月饼和中秋和明月,以及那段难望的岁月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回忆,尤其难忘全家团聚一起,欢声笑语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到了今天这个改革开放的年代,当年的孩子,为了创业和生计,大多数要天各一方,中秋团聚也就变成了一种奢望。也许身在异乡创业或工作人们,这时才回忆起过去的中秋团圆,才知道一家人团圆的珍贵。也许这就是月亮也有阴晴圆缺,仍也有悲欢离合的道理吧。难怪古人总是在中秋月圆之夜,以月亮来寄托家庭团聚,交流亲情,一个小小的月饼伴随着一轮明月,体现了一个民族的血脉相承、文化积淀。从远古到如今,亲情团聚,才显得是如此的珍贵。虽然远在他乡,但也不影响身处现代信息社会的人们中秋对亲人思念和祝福,电脑网络、手机短信、微信拉近人们的距离,尽管远隔千山万水,也可视频通话,但这终究不如一家人团聚在一起,那种浓浓亲情的感觉。

我仰望着天空中如水的明月,祝愿在故乡明月下的亲人们一切安好。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