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洁文化>清风文苑>详细内容

有感于匡衡的后半生

作者:戴文华 时间:2018-10-24 09:21:11 点击: 【字体:

匡衡“凿壁偷光”刻苦读书的故事广为人知,感动了一代又一代学童,也成为很多人在教育下一代中引用最多的典故。

“凿壁偷光”语出晋·葛洪《西京杂记》。清·杨臣诤《龙文鞭影注》也有记载。匡衡,出生于西汉后期的一个贫寒家庭。《汉书》说他家“父世农夫。”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识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为了家里开支,他过早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喜欢读书的匡衡,白天到地里干活,晚上到家里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太穷,买不起油灯,晚上无法看书。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他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原来是邻居家的灯光从墙缝里透过来的。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趁邻居不注意,用小刀把墙缝凿大了一些,借助墙洞射过来的亮光读书。

不久,在别人的介绍下,他认识了当地一位藏书家。为了能看到更多的书,匡衡恳求主人将自己留下,并用干活作为交换书的条件。经过几番恳求,主人被匡衡刻苦求学的精神所打动,决定留下他。有了大量的书籍后,匡衡便如饥似渴地读。匡衡读书求学,作出了不同寻常的努力。特别在《诗经》的研究上,得到了人们的认同。《汉书》注说“匡说《诗》,解人颐。”

汉元帝即位后,一改汉宣帝“不甚用儒”的做法,匡衡得到了与他有着相似经历的几位儒臣的赏识,向皇帝推荐了他。汉元帝封他为博士、给事中。丞相韦玄成病逝后,匡衡接替其位,受封乐安侯,最终升至丞相。

匡衡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命运竟然发生了如此大的转折。然而,在拥有越来越多的权力之后,匡衡人格也渐渐发生了变化,做了一些违背初心、不该做的事。

其一,不讲原则,阿谀曲从。汉元帝认为没有老婆的宦官“精专可信任”,所以“事无大小”,都让宦官石显去处理。石显利用势权,为非作歹,因他与皇帝关系密切,匡衡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趋炎附势,阿谀曲从,没有及时参奏揭发石显的恶行,没有尽到重臣应尽的责任。《汉书》说匡衡“位居大臣位,知显等专权势,作威作福为海内患害,不以时白奏行罚,而阿谀曲从,附下罔上,无大臣辅政之义”。

其二,家教不严,纵子犯法。他的儿子越骑校尉匡昌目无法纪,“醉杀人”,被关进牢里,结果被人发现,他纵容另一个儿子和“越骑官属”一起,去牢里把匡昌抢了出来。

其三,以权谋私,贪婪盗土。汉元帝在封他为乐安侯时,在给他封地三千一百顷之外,他还利用地图的错误,一直冒领着其它四百顷的租谷,十多年后重新勘界,他又百般阻挠,继续强占,终于受到了司隶校尉和少府廷尉的劾奏。汉成帝念其往日有功,又因其年事已高,只是让他“丞相免为庶人,终于家”,就完事了。

匡衡一生因“凿壁偷光”而名垂青史,影响后世,但最后竟以“占地盗土”而身败名裂。我们既要看到匡衡的前生,更要知道匡衡的后半生。既要看到他勤奋好扭转了命运一面,更要记取他“贪婪盗土”被免为庶人的深刻教训。

匡衡的命运逆转,至少给我们两用点启示:一是做官为人与读书同等重要。至古到今,有多少学子勤奋读书改变了命运,又有多少读书人走上仕途后命运逆转,走上犯罪岐途。勤奋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然而,读书有成后,命运改变了,做官后更应不忘初心,好好把握命运,否则,好命运也会逆转。二是勤奋读书可以做官,但读书、做官的目的不明确,唯利是图,也可以毁掉自己的一生。

从某种意义上说,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命运,做官不慎也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可见,读书、做官改变命运后,廉洁从政,清清白白做官,把握好自己的命运尤为重要。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