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米饼
小时候去建湖乡下外婆家,外婆总要忙忙碌碌为我们做米饼。她先将用小米机碎,用热水烫,用水搅和,放点糖精,然后用洗锅把子蘸点豆油,刷一下锅子,用勺子从盆里舀在锅里,最后放半茶杯水,放在锅底里,不一会儿工夫,外婆用铲子从锅里铲出,一个个不粘锅米饼就出锅了。当一个个黄灿灿、热气腾腾、又香又甜的米饼吃到嘴里之时,我由衷感谢外婆的手艺。
8岁那年,我从建湖乡下随父亲来到大丰白驹镇生活。在镇上父亲常买来米饼带回家,偶尔也买来油条,夹着米饼里一起吃。那种米饼夹着油条吃得又香又甜的样子,留在我的童年记忆里。现在想来,这种吃法既经济又实惠,不亚于我们现在下馆子,吃早点。
来到镇上生活多年后,我渐渐地和做米饼生意的杨怀祥老师傅熟悉起来。杨老师傅今年94岁。他14岁开始学做米饼,而且学得一手祖传手艺。1980年,杨老师傅在白驹青春饭店既做包子又烧菜。1995年,杨怀祥老师傅下岗,为了生活,70多岁的他,在白驹大会堂向西的搬运站巷子口起了米饼生意。为了把生意经营好,杨师傅每天用大米在河水边淘米,用机器磨粉,用筛子筛,粗的3层粉留下在锅里煮,像煮饭一样煮熟,7层生粉在匾子里,最后用大畚箕铲起来,煮粉和生粉和起来,放在匾子里冷却。杨师傅说:“夏天吃米饼的人多,遇到夏天热粉要冷却,放在缸里,用手揉米粉。待米粉发酵后,放在酵缸里,就开始做米饼。”只见杨老师傅用手一勒,然后把米粉甩在锅里,1锅米饼(多达18个)就做好了。杨老说,他1天需要50斤左右大米。当杨老把黄灿灿的米饼从锅里铲出放在锅盖上竖起时,一股米饼香味扑面而来。1元5个米饼,食客纷纷掏钱购买。遇到特殊食客要求摊米饼粑子的话,也要等杨老师傅米饼做结束之后做。过去逢集能做100多斤米,卖1000多个米饼。杨师傅说:“遇到外地游客到白驹施耐庵纪念馆参观游览时,经过他米饼摊点前,都要买上几个米饼,边走边吃,边聊上一段水浒人物故事来。”
直到今天,每次吃上家乡又甜又香的米饼时,我心里就特别开心,就会想起外婆小时候给我们做米饼的情景。难忘这伴随着我成长的家乡米饼!(吴小平)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