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洁文化>清风文苑>详细内容

“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之感言

作者:朱明贵 时间:2019-09-19 16:13:37 点击: 【字体:

新的学期开学了。年轻的妈妈把刚上一年级的孩子送到校园门口,与孩子挥手作别:“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几乎所有的学生父母或者爷爷奶奶都把这句话作为对孩子的临别赠言,而且一说就是几年、十几年,哪怕是把高过自己的孩子送进了大学的校门,已是两鬓斑白的父母长辈依然会对孩子嘱咐一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感谢伟大领袖毛主席,是他寄希望于天下青少年的这一句话,成为了无数父母送给儿女最真情、最质朴也是最希望实现的八个字。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怎么看,怎么想,含意都是那么的殷切感人,虔诚真挚,充满期盼。何止是一个孩子到了可以上学的年龄父母才这么想,这么说,就在一个个新生命脱离母体呱呱坠地时,就在一个个小宝宝走出襁褓呀呀学说或者蹒跚学步时,父母长辈开怀欢笑的内心深处,何尝不是希望自己刚会学走路学说话的孩子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了孩子能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天下不知多少父母,尤其是自己缺少文化知识的一代父母,几乎将自己的所有心血和汗水凝聚成的财富都奉献给了孩子的求学抑或创业。在搬运工地,我们看到过一位身材娇小但有三个读着书的孩子的妈妈,身背两包水泥码上10个包高的堆垛,只为一天干下来可以拿到一个男劳力的工资:300元。我们听说过徐州的一位单身妈妈为了酷爱弹琴的女儿每周去北京上一次一位音乐教授150分钟的辅导课,不惜卖掉房子,周周陪女儿北上,三年近160周的辅导课,母女俩没有迟到缺席过一次。我们还看到过即将高考的女儿碗里的牛排还有陪读妈妈碗里的白菜;看到过一位农民家庭因为没有空调,妈妈给第二天就要考试此刻正趴在书本上睡着了的儿子搧着芭蕉扇……

每个家庭,每对父母,都盛着“盼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情感故事左一箩、右一筐。此刻,我同样想起听着父母的嘱咐和老师的教育长大成人成才的那些孩子们,你们对父母在感情上、物质上有多少回报呢?那怕不是同等的。如今有多少人家的孩子学业有成了,终于向上了,离开了父母,工作生活在各自的城市里,这些跳出农门,走出农村的孩子,绝大部分的父母还在农村老家,你们经常或者在“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日子里回去看看父母长辈吗?在一些休闲时刻,当我看到小区公园里操着各种地方口音的爷爷奶奶手里搀着小孩游园或慢步时,我会想象着这些老人又是来嘱咐他们的孙子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了。都说“一双父母能养育起十个孩子,而十个孩子不一定能抚养好一双父母”;都说《常回家看看》、《父亲》、《母亲》、《烛光里的妈妈》等等歌曲感人好听,我却认为这些伤感的话、动情的歌,其实是一种社会现象的写照,说明着父母对于子女在情感、精神、力量乃至善意等等方面的投入是不平等的;绝大多数父母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一定是希望也是十分需要当年嘱咐期盼过无数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儿女们“常回家看看”的。我不是说天下儿女都是“白眼狼”、都是“花喜鹊”,事实上若干无数的年轻人贤孝善良,关爱父母,在言行上感谢报答着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我也不反对一些子女确实因为工作忙,平时很少能抽出时间“常回家看看”。不反对一些老人精力时间许可,到落户异地的子女家帮助带带孩子。问题是我们有些做子女的要心存感恩之情,真心地想着、爱着、呵护自己渐渐老去的父母。你说忙,三、四年没有回家看望过一次父母的忙人,有吗?谁信?你说忙,双休日还把孩子扔给爷爷奶奶的儿媳这是孝顺吗?严重流失或失衡的代次感情,飞将出去便不回头的“忘本鸟儿”,给那些居家留守的老人们蒙上些许感伤与凄凉,他们被“向上”了的儿女留在了永远孤独的故乡。

据权威统计报告,中国正将或已经进入老年化社会。我想,聆听了不知多少遍父母那“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有为中青年们,何不找点空闲,抽些时间,领着领子,带上爱人,带着欢笑与祝福,常回家看看?临别时,一如当年在校园挥别爸妈一样,许下再次回来的时间,并嘱一声:“好好生活,健康长寿”,与父母那一声声期盼形成呼应,多好!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