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洁文化>清风文苑>详细内容

李士谦:扶贫济困慷慨大方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时间:2020-02-28 14:44:47 点击: 【字体:

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穷厄之时,亟须有人伸出援手,“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中华民族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高尚品德与实践,千百年来不断继承和发扬,已经广泛地存在于我们民族的社会生活之中。隋代赵郡有位仁者李士谦,一生立德为务,广施善行,当地依靠他的救助而生存下来的人数以万计,百姓由衷感激李士谦的崇德向善,“爱之如父母,怀之如亲戚”。

  据《隋书·李士谦传》记载,李士谦年幼时父亲去世,侍奉母亲,因孝顺而闻名。母亲去世后,他捐出住宅作佛寺,脱身出外,到学馆寻师求学,博览群书,专心研究,并熟练掌握了天文、星相等多方面的知识。北齐的吏部尚书辛术想征辟他为员外郎,赵郡王高睿也因其德行著称想举荐他,他都称病不去。北齐时期的宠臣和士开声名不佳,也看重他的才识,准备向朝廷推荐他任国子监祭酒,李士谦坚决推辞,才得以免除。后来北齐为北周所灭,隋朝又取代北周,李士谦始终坚守志向不做官,以乐善好施闻名乡里。

  李士谦平生注重修德爱人,合义而行,家里亲戚朋友聚会的时候,他会安排美酒佳肴,但自己却面对酒食正襟危坐,不以之为倦。李氏宗族富裕,每到春秋二社(即春社日、秋社日,祭祀土地神的节日,在古代是重要的节日),必相聚狂欢,无不沉醉在一片喧闹声中。曾经有次聚集在李士谦的住处,丰盛的酒菜堆满眼前,李士谦却恭敬地先摆好黍米,并对来客说:“孔子称赞黍米是五谷之长,荀子也说食物以黍米为先,古人所推崇的东西,能容许我们违背吗?”来客老老少少都肃然起敬,不敢随便,回去后相互议论说:“见到了真正的君子,才知道我们这些人的浅薄啊!”李士谦听说这事后,自责道:“为什么被人所疏远,竟然到了这种程度呢?”

  李士谦虽然家境殷实,但生活却非常节俭,穿的是布衣旧衫,吃的是粗茶淡饭,而他扶贫济困则慷慨大方,从不踌躇。州里如果有人去世,缺钱安葬,李士谦总是尽快赶到那里,帮助别人筹办丧事。曾有兄弟两人因家产分配不均,相互争吵,打起了官司,李士谦听说后,拿出自己的钱,贴补给那个觉得自己分少了的人,使他与分得多的相等,兄弟俩都惭愧不已,于是相互推让。有一次,别人家的一头牛跑到李士谦家的农田里,他将牛牵到阴凉处,给它备足草料,然后送回牛的主人家里。李士谦看见小偷偷割他的庄稼,默默地走开。他家里的仆人曾抓住偷他家粮食的小偷,李士谦知道后,反而安慰小偷说:“你们这样做,都是因为家里太贫困的缘故。”马上叫仆人放了他们。他就是如此宽容厚道,做了许多这样为善乡里的事情。

  李士谦对处于困境之中的人,总是积极主动地施以援手,不计亲疏、不图报答,助人为乐成为他的道德追求。有一年饥荒,很多乡人的生活难以为继,李士谦拿出数千石粮食,借给行将断炊的穷人,可是这年又遇歉收,借他粮食的人没有办法偿还,纷纷到李士谦的家中表示歉意。但李士谦并不向他们要求偿还欠谷,还招待他们在家中吃饭,当众把乡人们借谷的债契烧为灰烬,并对他们说:“我家多余的谷粮,本来就想用于赈济,并不想求利。现在你们的债务已经了结,希望大家不要再放在心上。”然后礼送众人各自回去。第二年庄稼大丰收,那些借债的人争着来偿还债务,李士谦又拒绝了他们,一点东西也不接受。他曾与来访的客人说:“积累善行能遗留福禄,积累恶行会遗留灾祸啊。”

  李士谦平日里仁爱存心,行善无痕,“悯济人穷,虽分文升合,亦是福田;乐与人善,即只字片言,皆为良药。”有一年发生大饥荒,他把自己的家产全部拿了出来,换成谷物给大家熬粥喝,成千上万的灾民因为他的善行而存活下来。李士谦还安排人手妥善收埋饿死乡人的遗体,所能看见的都没有遗漏。到了春天,他又拿出种子,送给那些没有种子的贫穷人家。当地的农民对他感恩戴德,对自己的子孙说:“你们都是托的李士谦的福啊!”有的人对李士谦说:“您暗中做了许多善事。”李士谦说:“所谓暗中做善事是怎么一回事呢?就像是耳鸣一样,只有自己才能听见,别人是不知道的。现在我所做的,你们全都知道了,这怎么是暗中做善事呢?”

  李士谦六十六岁时因病去世,当地百姓听到噩耗,无不痛哭流涕,他所在的赵郡一带有万余人为他送葬。他的妻子卢氏也很有德操,丈夫死后,所有馈赠的礼品,概不接受,并对家乡父老说:“先生生前乐善好施,现在虽然去世了,但我怎能违背他的志向呢?”于是又散发粮食五百石用来救济贫穷的乡亲。

  中国古代先贤历来倡导仁义之德,孔子曾经说过:“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孟子有言:“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韩愈认为“博爱之谓仁”。墨子在提倡“兼爱”时,也希望人们做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先贤之教,意在诲人修善行以结善果,养大德以成大业。李士谦坚守恬静清淡的志向,隐居但不回避亲朋,不割断同世俗的关系,不对别人说教却能勉励他们,“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其仁义之心大爱无疆,一片赤诚。

  生活中,扶危济困、博爱济众者亦不在少数。一个人如果践仁而行,率义而为,那么他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道德上的升华和精神上的愉悦,如此种德施惠,不是让社会更明媚,让生活更温暖吗?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