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洁文化>清风文苑>详细内容

他们把读书写进家风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时间:2020-04-24 10:09:13 点击: 【字体: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也是我国的全民阅读日。中国素有“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传统,很多人将“读书”写进家风中,作为无价之宝留给子孙后代。

  富厚堂藏书楼:曾家人的精神中心

  清朝名臣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笑称自己为“书痴”,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在曾国藩看来,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因此,他不仅将“读书”列入自己的“日课十二条”中,还将“无一日不读书”作为家训,教导兄弟子女。

  他鼓励儿辈们多读有用之书,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教育他们多做实用学问,甚至包括学习西方文化。他教导兄弟读书要慢要实,在给诸弟们的家书中写道,“读经有一耐字诀: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精,明年再读。”读子部、集部,“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一集未读完,断断不换他集”。

  富厚堂藏书楼藏书(资料图)

  曾国藩曾说:“余将来不积银钱留与子孙,唯书籍尚思添买。”其故居富厚堂中建有四座藏书楼,对于曾氏后人来说,最神圣的事情莫过于上书楼看书、读书、抄书,他们称这里是“曾家人的精神中心”。

  在这样的家风熏陶之下,百余年来,曾氏家族人才辈出,长盛不衰。

  东至周氏:子孙七八岁须入塾读书,朝夕不离书房

  东至周氏,又称纸坑山周氏、建德周氏、至德周氏,晚清著名世家望族。自两广总督周馥始,在晚清至20世纪的百年时间里,整个周氏家族迅速发展成为文商并举的大家族。周馥后人周学熙、周叔弢、周一良等在实业、藏书、学术等领域成果斐然。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白化文曾说,“有人说,周家子孙中教授、学者之多,涉及学科之广,办一所中等规模的大学也绰绰有余,这并不夸张!”

  周馥家族得以“绵绵瓜瓞”地传承,家风家训的教化作用相当重要,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即是读书。

  周氏家族家规(资料图)

  子孙七八岁须入塾读书,朝夕不离书房,勿与邪僻之人相近。古语:卖金买书读,读书买金易。如果父母不姑息,使其孜孜不倦,读一年自有一年之效,读十年自有十年之效。

    ——摘自《周氏家族家规十八条·勤学业》

  周馥做官数十年,“未尝一日废书”,在他看来,第一等好事即是读书。这与他祖父的教导不无关系。周馥祖父周乐鸣在他十余岁的时候勉励他说:“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周馥也在自己所撰写的治家宝典《负暄闲语》中首列“读书”一项,认为所读之书当以四书五经及性理要籍为主。

  “但愿子孙还积德,闭门耕读继家声”。周氏家族并不教育后人继承财富、守住家业,而是时刻激励后人知识才是永远的财富,不仅利己,而且可以为社会、为人类贡献心智。

  钱氏家训:“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科学家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三大鸿儒”钱穆、钱基博、钱钟书……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都来自同一个家族:钱氏家族。

  钱氏家族人才辈出,与其家族的家风关系极大。读书修身是钱家历来的传统,在钱氏家训中,记为“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钱氏家训(资料图)

  钱氏祠堂里有规定,设立专门经费,提供给家族中穷苦孩子求学,子孙再穷也必须读书。富了要读、当官要读、种田要读、做生意也要读,行业可以变,读书不能变。

  杨绛在《我们仨》中描写过他们一家三口的日常状态,钱钟书、杨绛、女儿钱媛三人各据书房一角,各看各的书,有什么不懂的,钱钟书就是他们最好的老师。

  钱氏家族虽然要求读书,但求的却并非前途无量。他们读书,完全是对知识的追求和热爱。

  将读书写进家风中的例子远远不止这些。韩愈曾训诫儿子,“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 黄庭坚有诗,“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籝常作灾。”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弟;学谦恭,循礼义;节饮食,戒游戏;毋说谎,毋贪利……”王阳明在家书《示宪儿》中将“勤读书”放在第一位……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信奉“积财千万,无过读书”,正如黟县西递古民居“履福堂”上的木刻楹联所说: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