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洁文化>清风文苑>详细内容

水润故乡情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时间:2020-11-20 09:10:17 点击: 【字体:

瘦西湖(扬州市纪委监委供图)

       一位北方的朋友让我描述一下家乡扬州,“水”,我几乎脱口而出。对,就是水,扬州水,水扬州。

说扬州是水城,不带半点夸饰。扬州因“州界多水,水扬波”而名,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筑邗城凿邗沟,《尚书·禹贡》更是提出“淮海维扬州”。扬州享有江淮交汇的天然条件,南临浩浩长江,北接悠悠淮水,中贯京杭大运河。境内水系发达,湖湾众多,且不说名闻天下的瘦西湖,其他如宝应湖、高邮湖、渌洋湖、邵伯湖、三湾……无不是漾在扬州大地幕布的明珠。城内河道有如巷道,“车马少雨船”“邻里漾船过”。水,映带着扬州,滋润着扬州,也给扬州人的生活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扬州和水难解难分。

水是扬州的魂。瘦西湖水体整治,古运河河道疏浚,内城河水系连环……有水的,改造疏通,充分利用;没水的,开沟挖渠,引河成湖;水美了,整体提升,加以保护;就连城外的河湖沟渠,也不例外。扬州城南十多公里处的九龙湖,就是这样一片“人工湖”。

说是“人工湖”,其实并不确切。很多年前,当地百姓就称其为九龙湖,称其岸为九龙湾,其西亦有和九龙湖类似的人工凤栖湖。九龙从何而来?因何而名?如今已经少有人知。不过,仔细想想,也不遗憾。九龙湖原属于“际沧海、襟大江”的瓜洲,与长江仅数里之遥,“帝遣九龙下,治此江汉安”,也许九龙行雨后曾在这里歇过脚,也许九龙曾盘踞此处,防止江水倒灌,也许这里曾流传过类似萧史弄玉龙凤呈祥的传说……

既名九龙且称湖,其水势之盛水域之阔应该很可观吧?那年,刚搬到九龙湖附近不久,我探胜觅幽之心忽发,围着九龙湖四周转了又转,在半人高的杂草深处发现一扇虚掩着的大铁门。门还没开,臭气便迎面而来。捂住口鼻推开门,只见一个废旧的工棚旁,垃圾随处可见。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低头玩着手机,并没有察觉到我的到来,一位六十岁上下的老人弯下腰,用双手挖起盆里的鱼食抛向水塘,那水,黑黑的,浑浑的……这哪里是令我遐想的九龙湖?正准备探询究竟,一条大狗狂叫着向我奔来,我连忙转身,落荒而逃。

九龙湖之变,源于两年前的一天。仿佛一夜之间,工棚消失了,垃圾不见了,九龙湖四边的草地上多出二十余辆挖土机……不久,湖面开阔了,原先的湖水也全被抽出,泵进的是不远处古运河里哗啦啦的清水活水。这还没完,湖四周绕满了蓝红相间的步行道,空地铺满了绿绿的草皮,沿湖布满了芦苇、杨柳,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花草,高高低低,紧紧疏疏。最让人叫绝的是原先空荡荡的湖中,竟生出一个小洲渚来,上面有罗汉松,奇特的石头,还有个小亭子,土坡与湖四面不连,却又在两侧种满荷花,夏日,风荷相举,层层密密,花开莲心,远看竟像是一条通向湖心的菡萏之路,颇有湖心亭听香的意味。

虽由人作,宛如天工。九龙湖焕发出勃勃生机。散步的来了,锻炼的来了,放风筝的来了,摄影爱好者来了,九龙湖成了网红地。

碧波荡漾,蓝天白云下,不时有鸟儿飞来,叽叽喳喳,热闹非凡。夏日里,一些观鸟爱好者竟在湖边发现了极为珍稀的水雉,这些“水凤凰”用灵巧的趾爪在水面跳来跃去,疾驰而行,如凌波仙子一般轻盈。

如果错过了观水雉的时节,你也不必沮丧。这里还是白鹭的栖留地,远远看去,绿茵上一个个白点,至少有五六十个,如果不说,你绝想不到它们是一只只白鹭。待到那全身雪白,向上一跃,展开双翅后,很快,其他的白点也紧随其后,在空中排成队连成行,忽而向东,忽而向西。此时,脑海中浮现出“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白鹭喜欢成群,最少也会两三只一起,它们会在湖边踱着步子,或者在湖中戏水,或者聚拥到湖中的小渚上。扬州的白鹭数量这几年越来越多,栖息地也从原先集中的瘦西湖扩散开来。据说这是一种对水体环境植被覆盖要求特别高的鸟,一些地方甚至将它作为“生态的风向标”。

水中流着的,是人,是心,更是智慧。不是吗?城水相润,人水相亲。

一个周末的下午,天朗气清,我正在湖边散步,忽然发现前方围了一些人,一辆警车停在路旁,一位警察在认真记录,“刚才有人用弹弓准备打鸟,我就喊了一下,可能知道你们要来,他们跑了”“我看到他们的车牌号”……几位散步的市民你一句我一句,俨然是生态保护员的口气。“去年看到有人钓鱼,我也劝阻过”,忽然发现,说这话的竟是那年在湖边喂鱼的老人。

人群散了,我走到老人身边,他似乎猜出了我对九龙湖情有独钟,笑着说:“大家齐心协力,九龙湖才变了样。”停顿了一下,他接着说,“你看,我这个小孙子也变了呢,不再一有空就玩手机了”,他指了指身后的男孩,只见男孩手里抓着一根风筝线,抬头望,白鹭样的风筝正在天空飞舞,风筝缀着的绿丝带,分明是水一样的波纹。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