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洁文化>清风文苑>详细内容

印山之美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时间:2020-11-23 14:58:20 点击: 【字体:

也许是出生在山洼里的缘故,我平时就喜欢登山。登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山,“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的庐山,“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的黄山……登山领略风光,开阔视野,强身健体,养育性格。

  坐落在我家乡王爷府镇锡伯河北岸的印山,一年四季攀登者络绎不绝。印山如一道天然屏风,似乎成了人们心中一座丰碑,凸显着刚正不阿、威严肃穆的自然美。

  登印山,柏山是必经之路,它与印山连绵接壤。站在柏山半山腰处回头望,清楚看到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的喀喇沁亲王府。依山傍水,规模宏大,建筑群体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别具民族风情、地域特色。距离2公里之遥的锡伯河对面,大山排成行,远处的丘陵高低有致,近处的层层叠叠。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大海掀动的波澜,呈现出密密匝匝的波峰浪谷。浪谷中,缥缈的云烟忽远忽近,若即若离。河岸边传说的十八罗汉神情庄重肃立成一排。弯弯曲曲清澈闪光的锡伯河如一条洁白的哈达,绕山缓缓流淌着。

  印山虽然貌不惊人,却有着别样风情。看它顶峰错落的岩石,既不张牙舞爪,也不自私高傲,而是紧紧地团结拥抱在一起,就连岩石缝里长出的一丛丛树木都展示着友好和谐的形态,真似一幅优美的画,一首深情的歌。

  在印山的半山腰,我看到了一把形象逼真的石椅,椅子前是一台惟妙惟肖、令人叫绝的方印。方印不偏不倚,在石台上透着公正无私、正大光明的形象。

  印山海拔不足千米。当我们行进在山腰的一片松林里,阵阵松涛像在鼓掌欢迎着我们,松树摇头,柏树招手,几只喜鹊鸣叫着飞来飞去,林子里一束束粉色的、黄色的、白色的小花竞相开放。印山储有价值不菲的萤石,萤石色彩鲜明,玲珑剔透,具有极高的工业科研用途。有古人评价:“非玉非金音韵清,不雕不刻胸怀透,甘心埋没苦终身,盛世搜罗谁肯漏。”

  山虽无言,然非无声。行走在印山,我们还看到了沟岔里几户人家低矮的房舍,石墙石房的农家院,书写着山里人家的幸福祥和。你看,上午七八点钟的阳光,暖暖地“踱”进家家户户,随着一声声鸡鸣犬吠,揉揉睡眼,看到冉冉升起的团团炊烟已经缥缈于青山之间。随着红日渐渐升起,烟雾化成一片片紫色的云霞,慢慢远去……令人兴奋的是,在印山的沟底,有潺潺泉水在流淌,饮一口是那么清澈甘甜。泉水如琼浆玉液从印山的胸腔和喉管里流淌出来,亮晶晶的,尽情和石头嬉笑玩耍着。我喜欢“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但更偏爱家乡小溪这诗情画意的吟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印山像一部辞典,印着故乡小镇过去的人文地理,也印着今天的理念和精神。我读着它兴趣极浓,浮想联翩。虽然是座不会说话的石峰,但我知道它有着无数个与江河共情,与大地相亲的故事。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