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想小人书
我第一次看到“小人书”(64开本连环画),是父亲上世纪70年代初带我到白驹供销社“小人书”书柜花1角2分钱买的。尽管那时我不到7岁,对“小人书”的内容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但我还是喜欢随手翻看或带在身上走亲戚。在那个物质和精神匮乏的年代,“小人书”就像茅草屋里的煤油灯一样,以微弱的光芒照亮懵懂的心灵,陪我度过了快乐、温馨、纯真的少年时代。
到了8岁,我背上书包上学了。看到街上花花绿绿的“小人书”出租点一个比一个多,心里分外兴奋。那时的“小人书”不管大人、小孩都喜欢看。只要你花1、2分钱就可在租书点随便拿上一本“小人书”,或蹲在地上、或坐在租书点翻阅。在“小人书”的世界里,我先后看过《小八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李自成》《牛郎织女》《三毛流浪记》《闪闪的红星》《雷锋》《上甘岭》《英雄儿女》《刘胡兰》《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练成的》《铁道游击队》等近百本。尤其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孙悟空用那火眼金睛识破白骨精的花招、三次智救师傅唐僧的故事,至今我都记忆犹新。每一本“小人书”都是由一幅幅画和简单的文字组合,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我的面前。人物的形态装扮,好人坏人一目了然。“小人书”题材广泛,名著、武侠、战争、神话、几乎无所不包,许多故事内容我至今不忘,特别是“小人书”中的英雄,都是没有私心杂念的,他们都是不图名利的“真英雄”;他们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敢于跟坏人坏事作斗争。那时候,农村家境普遍窘迫,小朋友们一本“小人书”一般都是交换着阅读,往往经过无数次的传阅,封面封底早已面目全非了但还是爱不释手。
上世纪80年代初期,老百姓家中普遍没有电视机,农村看电影也很难得,“小人书”便成了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最好读物。虽说一本“小人书”只花几角钱就能买到,但在那个“拿鸡蛋换盐吃”的年代,要买一本“小人书”也是非常奢侈的事情。那时候,我每在新华书店看上一本喜爱的“小人书”,回家后便会拉着父亲的手嚷着要买。可父亲总是不肯,嚷的次数多了,母亲才央求父亲答应给我买一本。我现在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也许就是从那一本本“小人书”开始的,养成看书摘抄的习惯也许就源于小时候看“小人书”......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农村家庭电视比较普及了,各种娱乐方式多了起来,“小人书”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渐渐被人们遗忘了。每当我来到新华书店,看到寥寥无几的“小人书”,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看“小人书”不仅开阔了我的眼界,而且丰富了我的知识面。里面的那些英雄人物故事和高大完美的形象,强烈地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小人书”作为一个时代的符号,它像我美好的童年一样,不但给我鼓足勇气和战胜困难的信心,而且让我的少年生活充满了阳光。
难忘“小人书”伴我走过的那段岁月。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