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洁文化>清风文苑>详细内容

待春来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时间:2022-02-11 11:09:17 点击: 【字体: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时光的年轮碾压着风霜,已来到一年里最寒冷的季节。民谚有云:“小寒大寒,无风自寒。”“小寒大寒,冷成一团。”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两个,过完了小寒大寒,这一年也就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接着便将迎来立春又一新的轮回。

  “寒”是会意字,金文的“寒”字外面是“宀”,即房屋,中间是一个蜷缩的“人”,而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堆上很多的草取暖,最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本来是一种感觉,人们可感却不可见、不可触,于是古人就以上述四个生动的形体来创造这个字,表现人蜷曲室内、以草避寒的样子,化抽象为具象,可见古人想象与智慧。

  《说文》曰:“寒,冻也。”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为了快些度过这寒冷刺骨的日子,人们发明了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这是凝神等待春光踏歌而行的漫长过程。

  其实,即使在三九四九的极寒之天,已有阳气涌动了。如果细细观察品味小寒大寒的物候,便会发现很有意思,分别是雁北乡、鹊始巢、雉始雊,鸡乳、征鸟厉疾、水泽腹坚,六个物候里竟有五个与禽类有关,也大多感于阳而后有声,照这样说来,“春江水暖鸭先知”是一点不假,但若论得气之先的禽鸟,鸭子还排不上号呢。

  飞禽走兽均按照季节活动,而花草树木亦有各自“性格”。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苍松挺拔并不孤单,还有宁折不屈的翠竹和迎雪怒放的梅花与之为伴,号称“岁寒三友”。在万物萧疏的寒冬,阵阵寒流如刀割、如冰浸,松竹梅却凭借着旺盛的生命力精神抖擞、欹斜层叠,象征着青春常在和玉洁冰清。所以啊,英雄从来在苦难斗争中崛起。一压就垮的不是铁脊梁,而若缺乏始终如一的韧劲,也难以经得起这种残酷考验,只有无惧严寒、经冬不凋,才能最早拥抱春天。

  正因为寒冷给人一种疼痛的感觉,寒字也就有了贫穷、卑微之意,如家庭困难称之为贫寒,古代贫苦出身的读书人称之为寒士等。十年寒窗苦读日,读的是圣贤书,修的是家国心,若是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步入仕途,那些廉正之人因为知道自身的贫寒疾苦,便会在为政时对饥寒交迫的百姓多一些嘘寒问暖、济寒赈贫。诗圣杜甫更是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句,诗人由己及人、心忧天下,若无大境界决作不出此句,若无赤子情怀也决作不出此句。一腔血是热的,一颗心是热的,岂因外界风雨凄寒而冷却?

  面对寒冷,人们最需要的是抱团取暖。若是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世间便会少了许多雪中送炭的佳话。“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那些努力生活的人们,他们的冷暖悲欢、公平正义,都是整个世界的一部分。“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为抱薪者抱薪,就会有更多奉献者奉献,守护着温暖,总能驱逐严寒。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岁月会回报拼搏者,会反馈那些帮助世间抵御酷寒的斗士。春天就在寒风的空隙中到来,她最终属于每一个人。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