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洁文化>清风文苑>详细内容

梦回母校

来源:大丰区大中镇党政办 作者:春桃 时间:2016-11-17 09:37:15 点击: 【字体:

“母校”这个词语,不知是哪位高人首创。在“校”字前冠以“母”字,道出了一代代莘莘学子对自己读过书的学校的深深着恋之情。

我的高中母校,位于现在的南阳镇南阳集镇的东侧,虽然几年前就被移至大丰港区了,可这近四十年来,母校的一草一木,一直萦绕在脑际。恩师们的音容笑貌,同学间的嬉戏打闹仿佛就在昨天。

曾记得当时条件简陋,学校为了美化环境,不仅发动师生栽了许多树木花草,还发动师生在学校东南角的圩堤上堆造了一座七、八米高的土山。那时农村没有楼房,也少有高大树木,节假日后步行返校的同学几里外就能看到学校假山,感到十分亲切。土山坡遍植小灌木,修了一道盘山小径,山顶放几块大石头当作石凳。挖土的地方也就自然成了池塘种莲养鱼。这使得我们课余多了两项活动——爬山极目远眺、临池观鱼赏花。后来学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时,还情不自禁地想到母校这方精品小池塘。

教学硬件条件差,师生伙食条件更差。早晨稀粥,中午山芋萝卜饭,晚上还是稀粥,菜各人自备。尤其是上午第四节课,肚子饿得叽里咕噜叫,一听见食堂工友将饭桶子咚的一下搁在教室门外时,虽知是粗劣的山芋萝卜饭,可那飘进教室的饭香馨人心脾,那种感受是现在的鱼肉之香所不能比的。

虽然生活很差,可师生精神面貌好极了。校园内除了上课一片欢声笑语,更难能可贵的是丝竹管弦之声不绝于耳。在音乐老师的引导下,全校朝气蓬勃、生机盎然。尤其是那晚间,教室里、操场上、树影下、小河畔、假山旁,三角钱一支笛子或箫,五角钱一把二胡,闹翻了校园。

    校运会一年两次。最热闹的当是外校运动队来我校进行友谊赛。每当来了学生队,全校师生没有参加比赛的都是啦啦队成员。为校队加油呐喊,助威声一浪高过一浪,赢了兴奋得直流泪,输了懊恼得直跺脚。

    虽然当时条件艰苦,但老师教学认真,我们学习刻苦。例如那时的作文课是两周一篇大作文,每周一篇周记,相当于现在的小作文。正常是作文详改周记略改。就拿我来说,我那周记总是认认真真写得长长的,老师都进行了详改。记得有一篇周记《月球旅游》,是读了一本科普书《飞出地球去》后仿写的,很长。可老师的批改,从错别字、病句,内容增删、层次调整到眉批及鼓励性的总批一应俱全,老师的敬业精神令我十分感动。

    三年高中学习不仅增长了文化知识.老师们的高尚人品也给我们以潜移默化的熏陶。

    当年的母校,那块的热土,承载着我们那一代莘莘学子的前途与希望。我工作时常常怀念她,将来退休后母校情结更加越发强烈。现在白天里常常怀念她,夜梦中不知多少次,徜徉在她的怀抱!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