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奉献愈富有
“最后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样,都是光照人间。”人们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赞美清华大学退休教授、著名金融学家赵家和。赵老是我国著名金融学家和金融学教育家,他不仅善用知识引领学生,而且善用信仰的力量、仁爱的光辉、人性的光芒去引领学生。尤其是退休之后,他不愿过颐养天年的安逸生活,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旧衣布衫,甚至连打车都不舍得而去挤公交车。但他却把1500万元个人财产用到了“最要劲”的地方,资助2000多名寒门学子完成了高中学业。
《晏子春秋》中说:“薄于身而厚于民,约于身而广于世。”赵老的高尚与伟大不仅在于他克己助人,倾其所有资助学生、扶持教育,而且在于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甚至连名字都生怕人家知道,舍“家和”而用“兴华”,以体现自己振兴中华的愿望。即使用“一位清华教授”的名字宣传基金后,他都心有不安;最后捐了家产捐遗体,把自己捐了个“干干净净”……自古以来,立德、立功、立言是人们追求的理想境界,而赵老却不计名、不计利,为人民服务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完全彻底。其信仰之坚定、道德之纯粹、人格之完美堪称共产党员的楷模、人民教师的典范。
有人问,生命的本质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很难、很难。联想到赵家和从平凡到辉煌的人生旅程,面对这个把一切都奉献给他人和社会的高尚灵魂,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生命的本质就是不断进取,不断完善自我;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发光、不断奉献。恰如赵老所言“对国家民族有利,就是最好的投资”。这种投资不图回报、不求索取,而是去造福社会和他人,自己又从中引以为快乐,使自己的生命日臻完善,“了无遗憾”。
律己、责任、忘我、奉献,这些曾经鼓舞和支撑我们人生的字眼,时下在一些人那里贬值、扭曲甚至被抛弃。“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成为他们醉生梦死的托词;“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成为他们大言不惭的追求;“他能那样,为什么我不能这样”成为他们争相比坏的理由。更有甚者,甚至连一点“人味”都荡然无存了。抛弃崇高、自甘堕落,灵魂出窍、行为出轨,为所欲为、违法乱纪……
在我们共产党人的辞典里,愈奉献就愈富有,愈付出就愈快乐。因为奉献而使我们的生命充实、人生高尚完美;因为付出而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人心更向善向上。只有把自己的人生与他人的快乐、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联系起来,人生的短暂才能化作永恒,人的个体生命才如水珠汇入大海,永不枯竭。恰如国学大师季羡林所言:“国之魂魄,民之肝胆,屹立东方,亿万斯年。”当律己、责任、忘我、奉献成为共同的价值追求,我们也才能更加从容地走向未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