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洁文化>清风文苑>详细内容

元旦与立春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罗慕赫 时间:2017-01-03 09:08:30 点击: 【字体: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我们今天过元旦,都知道是公历一月一日,过春节,都知道是农历一月一日,但这种过法其实并没有悠久的历史。民国建立后,开始推行公历,但农历在老百姓的生活中还是有很重要的地位,民国政府一度强制废除农历,但效果很不理想,于是公历与农历并存的情况就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公历与农历并存,就出现了两个一月一日了,1914年民国政府宣布定阴历一月一日为春节,而公历一月一日则被称为元旦。194912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颁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也定公历一月一日为元旦,农历一月一日为春节。
  古代的元旦就是农历的一月一日,元旦又称“元日”,宋人王安石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
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七言绝句将古代元旦的重要民俗基本都写到了,如放爆竹、喝屠苏酒、贴春联,这些民俗有些今天还保留着,有些已经消失了。
  近读民国学者杨荫深编著的《岁时令节》,他写的第一个节日不是元旦,而是立春。立春是“四时之始”,在古代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日。立春有时在元旦前,有时在元旦后,比如今年立春在农历正月初七,去年立春在农历腊月二十六。这里就有必要简单说一下古代的历法了,立春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节气是依据太阳运行的周期划分的,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古代称为“岁”,大概是365.25天。农历一年一般有十二个月,古人观察到月相变化一周的时间大概是29.5天,这样十二个月就只有大概354天了,它与“岁”的差距有12天,后来人们通过加闰月的方式来弥补这个差距,因此有时农历一年有十三个月。
  杨荫深提到立春有“打春牛”的习俗,汉魏时“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农耕的早晚”,如果立春在农历十二月中旬,那么耕人就立在牛的前面,表示农耕的时间早,如果立春在十二月底、来年正月初,那么耕人就立在牛的旁边,表示农耕的时间刚刚好,如果立春在正月中旬,那么耕人就立在牛的后面,表示农耕的时间晚。
  二十四节气去年底已经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了,传统的岁时令节提醒我们现代人感受四时变迁的气象,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