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洁文化>清风文苑>详细内容

春节是属于家的节日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罗慕赫 时间:2017-01-22 10:49:45 点击: 【字体: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买豆腐。二十六,切块肉。二十七,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过年民谣,不知道它流传的时间有多久,也不知道它流传的地域有多广,如同过年具有永恒的魅力一样,当一支叫“坡上村”的年轻人组成的乐队将这首民谣谱成歌曲后,它迅速引起了年轻人对过年的热议。
  在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中,大概只有春节会让我们有如此强烈的期待感,以至于从腊八开始,我们就在盘算如何过年,一般来说过年要到正月十五闹元宵才算完,有的地方更是要到二月二龙抬头才结束。在这长达一个月的时间中,我们告别冬天拥抱春天,送走旧年迎来新年,我们将烦恼的往事统统尘封在旧的时光中,怀抱着希望与憧憬开启新的旅程。
  春节在中国至少有三千年的悠久历史,它起源于上古的丰收祭祀。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年”字,它是一个人背着禾的样子,那时谷物成熟的周期就是一年。在岁末时分,人们向神
献上最好的食物,感谢其护佑使粮仓充满,更期盼来年五谷丰登。人们也用最好的食物犒赏辛苦了一年的自己与家人,过年食物的丰盛讲究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包含着中国人自食其力的朴素的生活哲学。直到今天,对中国人来说,团圆饭仍是春节最重要的仪式。
  春节是一个产生于农耕社会的节日,身处后工业时代的我们与农耕社会已渐行渐远。然而,传统的坚韧足以让我们惊讶乃至敬畏,公历的采用并没有让农历销声匿迹,保存至今的春节民俗或许能上溯到几千年前。东汉人崔
撰写了一本《四民月令》,记录了那时百姓一年到头的生活。在“正日”也就是正月初一这天,一家人首先要祭祀祖先,接着按照尊卑长幼的次序,依次向一家之长敬酒,祝愿他长寿健康,最后走出家门,向亲戚邻居拜年。这些至少在汉代就已定型的春节民俗,有的一直传承到了今天。因此,春节不仅是一个迎新的节日,也是一个重温传统的节日,它让我们扁平化的现代生活,瞬间有了历史的纵深感。
  当中国人走向世界时,春节也开始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据报道全世界已经有十多个国家将中国春节定为本国的法定假日,海外华人在坚守故乡的春节习俗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春节。BBC甚至在去年推出了一部讲述中国春节的纪录片,将春节描述为“地球上最大的庆祝盛典”。在喜庆热闹的氛围中,春节让外国人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温暖与美丽,让他们知道了我们是谁,也让我们意识到春节原来深深植根于我们的心灵深处,它定义了我们的文化身份,表达了我们的价值观念。
  团聚是春节最重要的价值。唐代诗人高适,不知是哪一年的春节不能回家团聚,除夕之夜,伤感地写道:“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这种不能团聚的忧伤古今皆然。春节团聚体现了中国人对家的重视,而这正是中国文化的基石。在中国人家国同构的观念下,国是最大家,家是最小国,无数个团聚的家,造就了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国。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中国传统节日都强调团聚的原因,但只有春节能够调动上亿中国人远行千里、翻山越海,不计代价地奔向目的地——温暖的家。
  春节是什么?春节是归心似箭的游子手上的那张火车票,是贴在家门口的那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春联,是团圆饭中那颗包裹着预示来年好运的硬币的饺子,是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等候新年钟声敲响时欣赏的那台晚会,是爆竹声中带着喜悦笑容的孩子那双掩着耳朵的小手。归根究底,春节是属于家的节日。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