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春长怕花开早
春天,是不知不觉来的,也是悄无声息走的。冰融了,雪化了,柳丝变软了,春天就来了。她走的时候,没有回眸,没有锣鼓,没有造势,“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换取春来同住”,寂然而去,唤春不语,了无踪迹。她不像秋天,用连绵的秋雨,叙说不尽的忧愁,用无边落木,营造出萧杀的声势;她也不像冬天,用西风凛冽,显示出冷酷无情,用皑皑无垠的白雪,铺设出广袤的严寒。
春天,平平常常地来。一场春风,一场春雨,没有“乍暖”的感觉,摸上一把,还有寒冷的余韵。循序着,渐进着,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你听不到春天的脚步声,你也感觉不到春天裙摆的飘动。什么时间,你乍然发现,田埂变绿了,时隐时现,柳丝变软了,柔软的柳丝上的鹅黄,隐约可见,青枝上的三两点鸟语梦境般的幽幻,你朦朦胧胧地感觉到,春天来了。
我的家乡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的苏北平原上,“立春”不叫“立春”,叫“打春”,形象而又逼真。在儿时的记忆里,家乡的冬天,天寒地冻,小河里、池塘里的冰足有半尺多厚,那才真正是冬天。孩子们红着鼻子,穿着露着棉絮的破旧棉袄,争先恐后,成群结队,到池塘里,小河里去溜冰,欢天喜地,大呼小叫,不一会儿,身上便汗津津的,于是,脱下破旧的棉袄,溜得更欢。溜得累了,还可以凿冰捉鱼,一条条银白色的鱼,在冰面上蹦跳着,不一会儿,就不动了。但一到“打春”,大人们是不会让孩子去溜冰的,到了“打春”,阳气上升,坚硬的冰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变得酥软,那样的危险可想而知。“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单”。交冬数九,进入酷寒,“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杨柳”,而到了“七九”,人们便明显地感觉到春天的到来,行人走在路上,汗往外冒,便自然而然脱去了臃肿的棉袄。冬冷冷骨头,春冷冷皮肤,到了春天,即使有倒春寒,冷的只是皮肤,也冷不到骨头里去。春风十里,阳光暖暖的,春风如酥柔的手指,抚摸着你的面颊,痒痒的,柔柔的,一种甜美的幸福直奔心底。远远望去,田野上,上升的阳气,隐隐如窜动的火苗,时有时无,若隐若现。杏花还没有开,粉红色的蓓蕾已含羞在青枝上。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上已十分。”这是唐代高僧的一首禅诗。高僧禅诗,当有别意,而常人读之,便也了然。问春,寻春,不见春,穷尽山水,踏破岭头,稽费时日。春天在哪里?在你的脚下,在你的身边,你之所以感觉不到,只是你心事浮躁,思如飘云。这首诗正是时人浮躁心态的逼真写照。不知珍惜,没有脚踏实地的精神,思绪飘蓬,志无取向。东山望西山高,不知所以,其实,东山也好,西山也好,早已春意深深了。而等到“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天已悄然离去,“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要学会生活,祛除浮躁,让脚步慢下来,让心情踏实下来,去关注身边的美,一朵花的开放,一群芳草茵茵在斜阳里,绿叶里的三两声黄鹂,都能让你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活是那样的富有诗意。
一年之计在于春。农耕的人感触最深。春种秋收,夏长冬藏,没有播种,哪来收获?而播种还要恰如其分,不误农时,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错过农时节令,即使再去播种,为时已晚,收获了了,甚至颗粒不收。人生也如自然界的四季,时令推移,春秋待续。青春的大好时光,正是进取努力之时,而一旦错过最美好的青春,晚来觉悟也枉然,“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春宵一刻值千金”,其实再多的金钱,也无法买回流逝的青春。
春天是激情的季节,生命里有着黄钟大吕,振聋发聩;血管里有着跳动的激情,激越澎湃。你会在你的身体里获得超负荷的“爆破力”,这种“神来之力”,这种“能量”,就是人类的春天效应。去追求,去拼搏,去冒险,没有跨越不过的险阻,没有征服不了的困难,有一种不竭的精力,有一种冲决一切的锐气,有一种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大气。
人的一生,也有春华秋实的生命过程,那么,青春年少的日子,也就是最美好的春天了。人生苦短,人生中的春天更加短暂,它比自然界的春天还要短促得多。
是的,人各有各的活法,碌碌无为,灰色平庸,是一生;看云去云来,日升日落,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也是一生。不负青春,去追求,去拼搏,为了一个目标,不放弃,不懈怠,孜孜不息,意志顽强,是一生;热爱生活,热爱自己,流过汗水,也流过泪水,失败过,跌倒过,成功过,有过痛苦,也有过快乐,有过遗憾,也有过满足,也是一生。
不管怎样的一生,青春在你的生命里,只有一次,而且的那样的短促。人生最大的快乐,是让人生的青春放射出夺目的光华,人生最大的遗憾,是浪费了人生的青春,浪费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天很短,杏花落了,桃花缤纷,春天也就到了尾声。人生的春天也是这样,稍纵即逝。“少壮能几何,鬓发各已苍。”珍惜生命,更值得珍惜的,是人生中的青春时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