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为“好心”实为揩油
“温州市龙湾区少年业余体育运动学校原副校长李隆泽,因犯贪污罪,非法侵吞公共财物162601元,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2019年8月初,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法院对李隆泽案作出一审宣判。
“这件历时一年八个月、期间出现多次波折的案件,总算是判下来了!”龙湾区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副主任麻晓林,一边翻阅法院传来的判决书,一边不由自主地长舒了一口气。
时间倒回到2017年12月,龙湾区纪委监委接到线索举报称该区少年业余体育运动学校运动员们的伙食补贴被侵吞,矛头直指时任副校长李隆泽。
“孩子们训练比赛这么辛苦,又都还在长身体,省体育局、财政厅给他们发的专项伙食补贴,竟然被人打起‘小算盘’,必须严肃查处!”
调查组随即兵分两路。一路对运动赛事承包方、伙食供应商进行问询了解,留心查看赛事活动时间安排、人员名单、培训伙食发票、合同、验收人签名、结算单、党政联席会议记录等资料。另一路走访在训运动员及其家长,试图从中捕捉线索。
初核情况令人大吃一惊:按规定,本该由财务人员将上级拨款直接拨付给各教练员、运动员。实际却“变通”为先行拨付给李隆泽自行分配。现金本该发放到人,结果却用蛋糕、牛奶等代替。更有甚者,确认收款的签名册上,多名运动员的签名笔迹相似,显然出自同一人之手……
“你们是不是冤枉好人了,李校长为人正派,怎么可能会贪污呢?”
“我只是个教练员,补贴相关事宜具体都是由李校长负责的……”
在走访过程中,调查人员遇到了不少阻力,看来李隆泽平时在自己的“人设”塑造上花了不少心思。
“你们学校每年收到的伙食补贴有十几万元之多,按照李隆泽给你们提供的点心,平均每份就按7元算,这伙食补贴能吃得完吗?”
“怪不得我从没见过伙食补贴的签名册,原来有猫腻,太可恶了。”
“我还奇怪前几天他怎么慌慌张张拿了一张纸要我们签名,上面罗列着一些体育用品的花费,原来是想要我们给他的违纪违法行为背书。”
……
教练员、运动员及家长们恍然大悟,纷纷打开话匣子,把问题抖了出来,并将历年来的运动器材、服装等花费情况向调查组进行了详细反映。
取得充分的外围证据后,调查组人员决定与李隆泽见面。
“这些年来上级下拨的伙食补贴,你们学校是怎么处理的?”
“为保障训练营养跟得上,防止运动员拿到伙食补贴后用于非训练目的,通常由财务人员将钱款打给我,由我在集训的时候给他们买蛋糕、牛奶之类的点心。”李隆泽镇定自若地回答。
“伙食补贴全都用于买点心了吗?”
“那肯定是全部……不过,也有可能部分用来给大家买运动器材、服装之类的,你们也知道,财政在保障训练经费方面有时并不充足,我有时会用伙食补贴垫上。”李隆泽稍显迟疑。
“那你说说你用伙食补贴先行垫付了多少钱?”
“我记不起来了……”李隆泽看着调查人员手中厚厚的证据,脸色一下子变得煞白,慌忙低下了头。
“如果对于剩余部分的钱讲不出个所以然,在法律上对你将十分不利。”
“我想起来了,可能有3万元用来买了运动器材,还有1万多元给运动员买了衣服,证明我都带过来了。”一段时间的沉默后,李隆泽辩解道。
“这两笔钱,我们已经在区体育局的记账凭证上找到了报销单据,不可能再用伙食补贴垫付了!”
“……你们手上的证据,我都认,是我财迷心窍……”眼看辩解被一一识破,故作镇定的李隆泽慌了神。
原来,从2013年开始,按照省体育局、财政厅有关政策,龙湾区少年业余体育运动学校以银行转账形式给每位运动员、教练员发放专项伙食补贴,标准为训练期内每人每天15元。得知这笔补贴只需领取人签名即可,李隆泽动起了歪脑筋。
随着新老运动员更替,新进运动员往往不知晓补贴政策详情。李隆泽利用这一信息不对称,要求区体育局财务人员将伙食补贴转账至自己的个人银行卡上,改为实物发放价值较少的牛奶、蛋糕等点心。为制造已足额发放补贴的假象,李隆泽又精心伪造领取人签名册、重复报账购买器材及服装费用,借此套取了近80人4年的伙食补贴162601元占为己有。2018年6月,经区监委委务会议研究,决定给予李隆泽开除公职处分。随后,区体育局4名相关人员受到相应处理。
案件查处后,龙湾区纪委举一反三,特地针对全区各单位“小资金、小项目、小采购、小干部”等“四小权力”的监督方式和流程下发专门文件,进一步规范“四小权力”运行流程和使用管理,以执纪监督、专项治理、专项检查等方式加大监督力度,推动“小而合规”“小而有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