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逃22年原行长:栖身寺庙卖腌菜,用502胶粘脱落牙套
“在异国他乡饱受孤独,很无助也很无奈。那种恐惧、煎熬、折磨的岁月,是没有办法说出来的。有苦无处说,有家不能回......”6月8日晚云南卫视播出专题片《“天网”下终结的漫漫逃亡路》,出逃22年的中国银行昆明分行官渡支行原行长张德友这样说道。
据昆明市党风廉政网2019年8月21日消息,当日凌晨1点多,潜逃22年之久、涉案金额巨大的外逃人员张德友被成功抓捕归案。1996年至1997期间,张德友涉嫌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巨额资金给他人使用。1997年11月,张德友递交辞职报告,下落不明。1998年9月,张德友因涉嫌挪用公款罪被昆明市检察院立案侦查。2015年4月,“天网行动”启动后,张德友被列为中央追逃办追逃名单。
犯罪
让民间借贷“傍”上了国有银行
据专题片介绍,1995年,刚刚上任官渡支行“一把手”的张德友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履新不久,各路老板就蜂拥而至,投其所好想与他搞好关系。张德友也片面地认为,要完成银行存贷任务,要有成绩,必须与这些老板广交朋友。此时,在云南经营3家公司,涉足矿产、娱乐、建材等行业的老板王小平找人搭线,结识了张德友。张德友认为王小平有实力有资金,对自己大有帮助,王小平的各种邀约他来者不拒,双方各怀目的、一拍即合。
王小平提出,他经人介绍,要从外省某金融机构贷款1500万元,但为规避风险,借款方不同意直接把钱借给自己公司,要找一家当地的银行作为“桥梁”,希望张德友能提供帮助。
作为一名有丰富从业经验的银行支行长,张德友很清楚这不合规。然而,此时的张德友早已视王小平为“铁哥们”,便欣然答应了王小平的要求。
专题片提到,在张德友的违规运作下,该省外金融机构的资金直接进入到了王小平公司的账户上。一段时间后,该公司在无抵押、质押或其他担保手续的情况下,与官渡支行补签了贷款协议。就这样,这笔借款的风险移花接木转嫁给了官渡支行。
事后,张德友获得了足够分量的“回报”,取得巨额贿赂。尝到甜头的张德友利令智昏,继续如法炮制,不遗余力为王小平等老板充当筹措资金的“桥梁”,让民间借贷“傍”上了国有银行。在他担任官渡支行行长期间,官渡支行不良贷款的比率大幅增长。
1997年初,昆明分行在查账时,发现了官渡支行私自拆借资金的问题。惶恐之下,张德友开始向老板们追讨资金。但老板们握有张德友受贿的把柄,压根不想把到手的利益吐出来,面对追讨资金的张德友态度或冷漠、或傲慢,和他“打太极”玩“失踪”。
出逃
栖身寺庙种菜卖腌菜为生
专题片称,自知纸包不住火,穷途末路的张德友选择了出逃。他把父亲送到妹妹处,并与妻子协议离了婚,还写了一份辞职报告交给一位朋友,让他过几天帮忙送到中国银行昆明分行的收发室。自认为一切都安排妥当,张德友带上3万元钱出逃了,这一逃就是22年。
辗转到达东南亚某国后,张德友办了当地的假身份证,由于语言不通、身份敏感,他不敢外出活动,只能选择栖身寺庙。据张德友自述,寺庙的环境十分简陋,他只能靠在寺中种点菜卖腌菜和做些素食料理的收入勉强生存,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有时甚至要以教徒赠送的食物果腹,日子极为凄苦。
“我是犯罪了逃到别的国家,所以很小心。整天心里上上下下,忐忑不安,也不敢说话。说了人家就知道我是中国人。我在那里既不是国内人也不是国外人,好像天上吊着一样,心里恐惧不安。”相较于生活的压力,内心的焦虑、对亲人的思念等心理压力更加折磨人。
归案
像犯错的孩子回到父母身边
专题片透露,事实上,从张德友人间“蒸发”,办案部门从未停止过对张德友的调查追捕。1999年春节,昆明市检察院专案组曾前往其吉林榆树老家,但无果而终。多年来,受条件所限,办案部门所获甚少,张德友案始终没有突破。
2015年4月,中央追逃办启动“天网行动”,因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影响恶劣,张德友被列入中央追逃办追逃对象名单,工作专班调取了张德友的档案照片开展协查。然而,由于时间跨度太长,照片早已发黄褪色,清晰度有限,并且嫌疑人的体型样貌也很可能发生了较大变化。
在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下,昆明市纪委监委搭建了智慧监察大数据平台,通过海量数据比对和综合研判,工作专班最终锁定了张德友的藏匿地点,顺藤摸瓜,获取其将使用虚假身份于2019年8月某时从某边境口岸潜入国内的消息。
“回来之前想得很严重,担心身体上受虐待,精神上受折磨。这次回来,党和政府对我这种犯错的人就像父母对待孩子一样,终于回家了,回到了父母的身边,感觉回来太晚了。”伏案后,张德友这样说道。
专题片介绍,在留置期间,张德友的部分牙套脱落,他向办案人员提出能否给他一些502胶水黏粘牙套,并说他在国外的时候就是这么处理的。办案人员闻所未闻,马上安排带他就医治疗。走下押解车时,张德友看到了周围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看到了医院先进的医疗设施设备,再次感受到了祖国的繁荣,越发对当初一逃了之的行为悔恨连连。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