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检监察报:民生工程岂能“只欠东风”
笔者假期回老家,与在田间劳作的乡亲攀谈。看到老乡放着村里建好的“小农水”防渗灌溉设施不用,却要自己费力铺设水渠,笔者很疑惑。仔细一问,原来是架设灌溉设施所需的电力线涉及几个村,乡政府至今没协调好,灌溉设施只得一直撂荒。老乡调侃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知东风啥时能刮到。”
大至行政审批权下放、扶贫项目上马,小到群众就医报销、特困人员救助,横亘在百姓门前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不时见诸媒体。道路通不了,满仓的瓜果只能“望路兴叹”;收割农机开不进田间,恶劣天气就会“虎口吞粮”;水利工程难竣工,旱抗不了、涝排不了,只能“望渠止渴”。民心工程烂尾在“最后一公里”,真金白银的改革红利,群众就难以共享。
“最后一公里”现象暴露出个别基层干部简单问题推着走,疑难问题绕道走的心态。有的遇事不想“怎么干”,一门心思“往外踢”,一再贻误时机。这样的干部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出彩不想出力,对工作不务实,转作风不扎实,缺乏的正是勇于担当的精神和冲锋陷阵的作风。
多大的成就除以13亿都很小,多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很大。民生问题无小事,别让民生工程中的“最后一公里”把百姓挡在幸福家门外,让殷实小康成为百姓的幻想。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关键是唤醒基层干部的责任意识,激发勇于担当精神。劈山的愚公、搭桥的勇士多起来,迎着困难上,把问题解决在当下,党和政府的温暖浸润百姓的心田,群众又怎会不竖起信任的大拇指?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