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检监察报报社社长范耀庚:聚精会神做有价值的优质内容
全面从严治党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议题,这一重大领域的宣传报道,既是中国纪检监察报的主责主业,也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服务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大局,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积极作为,聚精会神做有价值的优质内容,牢牢把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新闻舆论的主导权,成效明显。
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发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最强音
在中央纪委常委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努力提高政治站位,立足自身特色,强化主流舆论宣传。一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突出宣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决策部署。总书记的有关重要讲话、党中央有关重大会议重要文件、中央纪委重大工作安排和要求,我们都及时跟进,通过综述、解读、评论等多种形式宣传报道;二是及时对党中央、中央纪委出台的有关制度、党纪条规等,邀请参与起草者和相关研究人员详尽解读,通过案例生动诠释,形成内容丰富、分析权威、视角独特,有鲜明“中纪报”特色的产品;三是与工作的部署和推进同步策划选题,坚持问题导向,既报道工作措施和进展,又曝光各种问题和现象,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推动认识的提高和工作任务的落实。
立场鲜明、敢于亮剑,以言论解疑释惑、扬正抑邪
评论是报纸的灵魂,也是报纸的优势。中国纪检监察报一直重视评论工作,始终坚持用观点鲜明的言论壮大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主流声音,对人们的疑虑和模糊认识加强正面引导,对错误思想和观点立场坚决予以辩驳,把该说的说到位,让该热的热起来,该冷的冷下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宣传导向,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和现象,我们把握节奏力度,讲究策略方法,回应社会关切,解疑释惑,引导群众形成共识。近年来,我们的评论文章在舆论场上独树一帜,“中央纪委机关报评论”的品牌效应逐渐显现,已然成为中国纪检监察报的一张亮丽名片。“本报评论员”文章成为广大党员干部了解中央精神、中央纪委工作要求、掌握全面从严治党方法论和认识论的重要窗口,《方圆谈》《广安观潮》等栏目先后被评为“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
做好先进典型和案例警示宣传,以真情实感打动人、用“活教材”警醒人
先进人物典型宣传有着聚民心、育新人的重要作用。中国纪检监察报有专门的人物版和多个栏目用于典型宣传,既充分报道在纪检监察系统作出突出贡献、取得突出成绩的典型代表,也深入挖掘在其他领域努力奉献、不懈奋斗的感人事迹;既生动描绘个体,也注重刻画新时代奋斗者群像。今年开设的《榜样》栏目,在头版以通栏的方式宣传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典型,重视程度和报道力度都非常大,在系统内外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典型案例的剖析是我们报纸的一大特色,通过深刻剖析一些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揭露腐败分子的腐化蜕变的行为和心灵轨迹,用落马官员的忏悔让警示教育触及灵魂,以案为鉴,为广大党员干部敲响警钟,引导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同时体现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和良好工作效果。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从历史、哲学、文化的角度提供思考借鉴,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纪检监察报有专门的文化周刊和一批经典栏目,深入挖掘党史、国史、中华民族奋斗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富矿”,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从厚重的历史文化中汲取力量、滋养心灵。如,《历史文化源流》栏目聚焦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运用的古代典籍、经典名句等,从典故的来历到用典用意,一一呈现;《红色家书》栏目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带领读者回顾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曲折艰辛的探索,感受老一辈共产党人的无私情怀,补足理想信念的精神钙质;《怎样读经典》栏目约请知名专家学者解读中华文化经典,用经典的魅力教化人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些栏目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保证了内容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也保持了总体风格的完整和连贯。
我们在内容生产上深耕细作,得到积极的反响,大量文章被各新媒体转发、采用,阅读量10万+成为常态;报纸的发行量也逐年递增,今年已达130多万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中央纪委书记赵乐际年初在中国纪检监察报社调研时,要求我们“创新表达,建好平台,推出更多有温度、接地气的作品”。按照要求自觉肩负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中国纪检监察报将充分吸收借鉴各家新闻媒体的好做法好经验,为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作者系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国纪检监察报社社长)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