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利剑作用 推动解决基层突出问题 ——关于市县巡察向村级党组织延伸的调研
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持续深化政治巡视,完善巡视巡察战略格局。统筹安排常规巡视、专项巡视、机动巡视,把巡视巡察与净化政治生态相结合,与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相结合,与解决日常监督发现的突出问题相结合,增强监督实效……加强对省区市巡视巡察工作的领导和指导督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见到实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组织建立到哪里,巡视巡察就要跟进到哪里”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31个省(区、市)自《关于市县党委建立巡察制度的意见》施行以来,逐步推动市县巡察向村级党组织深化延伸,为巡视利剑直插基层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
主要做法
加强统筹规划,压实主体责任。各省(区、市)党委和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普遍重视市县巡察向村级党组织延伸工作,不断加大统筹谋划和督促指导力度,推动县(市、区)党委履行主体责任,逐步形成“省统筹、市推进、县主责、乡整改”的工作格局。31个省(区、市)均在巡视工作五年规划中明确市县巡察向村级党组织延伸的具体要求,天津、江苏、广西等13个省(区、市)明确要求县(市、区)党委一届任期内对所辖村级党组织巡察全覆盖。各县(市、区)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办法,细化履行主体责任的具体措施,明确乡镇党委负有支持配合职责,并承担巡察发现问题整改主体责任。江苏张家港、河南林州、云南文山等地结合村级党组织特点,进一步明确延伸巡察的体制机制、监督内容、工作流程,形成一整套相对成熟的制度规定。
聚焦巡察重点,回应群众关切。各地注重把巡察工作与村级党组织职责结合起来,与村民生产生活特点结合起来,与自然禀赋、风土人情结合起来,细化巡察监督内容,努力做到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重点巡察什么、纠正什么。浙江把村级党组织领导、支持和保障村民自治情况作为监督重点,福建突出对农村“三资”管理、工程项目等情况的监督检查,云南聚焦脱贫攻坚等惠农利民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监督。
积极探索创新,确保巡察质量。在组织形式上,各地穿插使用不同巡察方式,对经济总量大、矛盾突出的村开展常规巡察,对群众反映集中、指向比较明确的村开展机动巡察或专项巡察,对体量较小、问题较少的村实施“巡乡带村”巡察。在工作流程上,遵循精简高效原则,不拘泥固有模式,视情简化巡察进驻沟通、动员、汇报等环节,体现“短平快”特点和效果。在具体方法上,把发动群众作为提升巡察质量的关键因素,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听取意见、发现问题。河南、广东等地运用开门迎访、入户走访、重点探访、跟踪追访等方法深入群众,掌握第一手资料;江西、湖南、重庆等地通过赶集天“摆摊设点”、村级“大喇叭”、百姓微信群等方式广泛宣传发动,做到群众会开到村小组、宣传资料发放到户、巡察公告全村知晓。
强化整改落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各地坚持把推动解决问题作为巡察村级党组织工作的落脚点,注重立行立改、边巡边改、全面整改。安徽、陕西等地将巡察发现问题以清单形式向乡镇和村同时反馈,明确乡镇党委承担整改主体责任,村级党组织承担整改直接责任。河南针对巡察村级党组织发现的共性问题,由县(市、区)党委部署、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四川利用张贴公告、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及时将整改情况向村民公开。
基本成效
各地突出政治巡察定位,积极开展对村级党组织延伸巡察工作,已巡察14.3万个行政村,发现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39万个,推动整改问题26.2万个。
发现并推动解决一批落实中央惠农利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政策不到位的突出问题。各地坚持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任务,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保障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发现并推动解决村级党组织宣传政策不及时、执行政策不精准、落实政策不到位,甚至利用信息不对称搞不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6.3万个。某村在脱贫认定中弄虚作假,扣留贫困户创业补助资金,要求贫困户在上级调查时承认脱贫,否则不予发放,巡察发现后进行严肃追责并在全县范围内认真整改。某地巡察发现1名村党支部书记将种粮直补、粮食综合补贴挪作他用,以抽签形式选定贫困户,受到党纪处分。
发现并推动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各地重点监督检查基层干部存在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优亲厚友、虚报冒领,雁过拔毛、强占掠夺,挥霍、侵占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等突出问题,发现并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8.1万个。某地巡察发现多名村干部侵占扶贫资金问题,县纪委据此挖出17名村组干部虚列项目套取现金、滥发补贴等“抱团式”腐败问题。某地巡察发现3名村干部收受开发商贿赂、挪用集体资金的重大问题线索,相关人员很快受到严惩。
发现并推动解决一批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的突出问题,有效促进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各地巡察发现基层党组织动员服务群众能力不足、组织生活制度不落实、党员模范作用不突出等问题14.4万个,着力推动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突出问题。某地巡察发现农村“问题支部”数量多,部分村党员平均年龄超过60岁,参加党支部活动要靠发“误工费”,最终这些“问题支部”得到有效整改。某村“两委”内耗严重,长期无法产生支部书记,10年没有发展过党员,巡察后市、区、镇、村四级联动整改,村党支部建设得到加强。某地巡察发现1名村党支部书记培植私人势力,长期把持村务、以权谋私,问题线索移交后受到严肃处理。
发现并推动解决一批涉及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各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盯民生事项,发现并推动解决基层干部态度简单粗暴、颐指气使,对老百姓合理诉求推诿扯皮、冷硬横推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2.98万个。某村相关公司存在噪音扰民问题,巡察组及时协调环保部门现场检测,问题很快解决。某村宅基地管理混乱,群众反映强烈,巡察组进驻后问题很快得到整改落实。某村公共饮水池严重污染,巡察督促乡党委及时解决。
发现并推动解决一批乡村治理的突出问题,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各地巡察发现村级党组织领导经济社会发展不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不强、村民自治流于形式、乡村发展严重滞后、意识形态阵地失守等问题7.22万个,推动解决一批反映农民权益保障不到位、涉黑涉恶等突出问题。某地巡察发现1名村党支部书记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纪检监察机关及时立案查处,有力打压了黑恶势力的嚣张气焰。某地巡察发现村务公开不到位问题普遍存在,巡察组推动立行立改,并提请市委在全市范围内集中整治。
实践思考
必须深化政治巡察,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底落到位。巡视巡察的根本任务是“两个维护”,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保障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村级党组织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后节点,群众是评判落实成效的最终裁判。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推进、惠农政策的深入实施、涉农资金的大量流入,村级党组织权力集中、监管薄弱,组织力不强,战斗堡垒作用不突出等问题愈发凸显。巡察村级党组织,必须紧贴基层实际突出监督重点,深入发现并推动解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坚决、不精准等问题,切实发挥巡察的政治监督功能。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巡察的实际成效厚植党的执政根基。巡察村级党组织发现的问题中,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约占20%,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超过50%。对此,有的基层干部心存顾虑,害怕巡察翻出问题、影响稳定,把先进村搞坏了、把问题村搞乱了;有的巡察干部认为群众反映的多是民生问题,不属于政治巡察范畴。实践证明,问题捂着、盖着、压着,只会导致更大的问题,巡察组如果选择性受理,更会透支群众的信任。坚持人民群众最关心什么就巡什么、最需要什么就解决什么,这不是“小问题”,而是事关民心向背的“大政治”。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不断提高巡察村级党组织的质量和效果。全国行政村面广量大、情况迥异,巡察村级党组织不能搞一个模式、一刀切,更不能搞形式主义、走过场。一要分类施策。根据村的不同类型确定巡察模式,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巡察贫困村,应当聚焦脱贫攻坚政策落实等问题;巡察富裕村,应当聚焦集体“三资”管理等问题。二要创新方式。农村“熟人社会”、人情干扰问题比较突出,家族和姻亲关系错综复杂,群众反映问题顾虑较大。必须探索符合村级特点的组织形式,采取群众乐于接受、便于参与的方式方法,调动群众积极性、扩大群众知晓面、提升群众参与度。三要强化整改。对一些群众反映强烈、明显违反有关规定的问题,要督促立行立改;对一些在村一级难以解决的问题,由县委统筹安排,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部门加强整改日常监督,督促乡镇和县直相关职能部门强化落实。
必须准确把握与村民自治关系,实现党的领导和村民自治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没有党的领导和保障,就无法实现真正的村民自治。调研发现,凡是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村,往往矛盾突出、治理混乱。党的政策无法在村一级有效落实,最终受损的是群众切身利益。巡察作为组织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有效方式,可以引导群众有序开展监督,支持村民开展自治活动,保障村民民主权利,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监督的制度优势。
必须加强领导、压实责任,确保巡察村级党组织有力有序稳步推进。巡察村级党组织责任重大、任务繁重,群众广泛关注,必须强化组织领导,有序推进。一是压实责任。厘清省、市、县、乡、村五级党组织的职责,明确省级统筹谋划,市级组织推进,县级履行主体责任,乡、村和县级相关职能部门落实整改,确保各司其职、形成整体合力。二是科学规划。巡察村级党组织不能盲目拼速度、赶进度,必须综合考虑、科学设计、精准测算,制定有形覆盖与有效覆盖相统一的工作规划和方案。三是统筹力量。整合现有监督力量,从县乡两级纪检监察、组织、财审、民政、农经等部门抽调相关人员组建巡察人才库。(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