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要闻博览>详细内容

“尽锐出战”,全胜须尽全力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时间:2019-02-15 15:22:02 点击: 【字体:

2019130日,十九届中央第二轮巡视——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情况向社会公布。

其中,在对教育部、住建部、人社部的反馈意见中,均出现了“尽锐出战”一词,引发关注。教育部被指选派扶贫干部“尽锐出战”有短板,住建部选派扶贫干部未充分体现“尽锐出战”,人社部“尽锐出战”意识不够强。

“尽锐出战”,意为把所有的精锐部队派出作战,比喻派出了主力、用上了撒手锏。然而从巡视反馈的情况看,一些中央部门对定点扶贫工作重视不够,扶贫干部选派和管理存在短板,有的定点扶贫干部对农村产业、基层实际了解不深,发挥作用不够理想。巡视组反馈的意见正是对这些部门发出警示,只有提高重视程度、倾尽全力,脱贫攻坚工作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脱贫攻坚战打到现在,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坚中之坚的“硬骨头”。打好这样的硬仗,更需要选派优秀党员干部扎根一线,激流勇进抓机遇、尽锐出战打硬仗、凝心聚力克难关。

“消极情绪”怎能有

“尽锐出战”一词,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到。

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谈到2020年脱贫任务时,总书记明确要求,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尽锐出战,精准施策,不断夺取新胜利。同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明确责任、尽锐出战、狠抓实效。

简简单单四个字,传递的是党中央面对脱贫攻坚的坚定信心、必胜信念。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喜见一些地方、一些贫困家庭成功摆脱贫困,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幸福指数一天比一天高。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对于还没有告别贫穷的贫困户而言,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更加具体,解决起来更加艰难和棘手。

遗憾的是,在如此攻坚阶段,个别地方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急躁和“厌战情绪”以及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个别扶贫干部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缺失,对脱贫攻坚不上心、不负责、坐视问题发生的有之;工作不严不实不精细,致使资金跑冒滴漏、项目久拖不决的有之;心无群众、脚不沾泥,对扶贫工作消极应付、推诿扯皮,甚至一再弄虚作假的有之。这些作风顽疾如同附骨之疽,如不及时动手术,将严重影响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推进,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

如陕西省宝鸡市眉县5名干部因工作失职、作风不严,未对搬迁户人口如实登记,导致3名群众被遗漏登记影响政策享受,受到党纪处分;江西省景德镇市乐平市名口镇名口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许志炜存在对精准扶贫帮扶对象不熟悉、证册资料填写不完整的问题,责令其立即整改,但许志炜对此未加以重视,直至201710月,景德镇市扶贫督导组到名口村督查时,许志炜对上述问题仍未整改。20183月,许志炜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一组数据彰显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突出:党的十九大以来,截至201811月,全国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3.31万个,处理18.01万人;2018年安徽省纪委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专项治理,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4300件、处理5914人,通报33起典型案例……

扶贫干部的作风,关乎脱贫攻坚成败。扶贫干部作为党组织最贴近群众的干部,是国家扶贫政策能否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切实关系到群众的利益和能否真正脱贫。如果扶贫干部作风不过硬,甚至侵害群众利益,那么国家的扶贫政策将落实不到位,会严重影响脱贫攻坚工作的进程。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当前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之所以称为“攻坚战”,意思再明白不过——这是一场真刀真枪的硬仗,要想如期实现目标,就必须较真务实,选派优良队伍,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一把手要勇担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同样,欲善脱贫之“事”,就要先利脱贫之“器”,选派“精锐部队”尽锐出战,既能彰显与贫穷和困难“势不两立”的决心,更能体现关心弱势群体、体恤贫困百姓的爱心,不失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又一“撒手锏”。

而这一“撒手锏”,理应从选优配强党政一把手开始。

早在2015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即对“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并强调:“党政一把手要当好扶贫开发工作第一责任人,深入贫困乡村调查研究,亲自部署和协调任务落实。”2015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要层层落实好责任。

据江西省对外披露的一组数据显示,20181月至7月,该省共查处扶贫领域问题2282个,处理3271人,其中坚持“一案双查”,严肃问责了对扶贫工作失职失责的1180名党员领导干部,倒逼责任落实。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这项工作绝非一日一时之功,必须统筹安排、协同推进。因此,要格外注重加强脱贫攻坚队伍建设尤其是要选优配强一把手,保持贫困地区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的稳定,进而保持各级扶贫工作队伍稳定,真正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干到底。

甘肃省镇原县按照“党政一把手责任制和五级书记抓扶贫”的要求,严格党政一把手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直接责任人、组织保障专责小组专项责任,落实“月碰头、季汇报”工作制度。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扶贫工作督查小组要求各街镇扶贫工作落实第一责任人制度,所在街镇的党()委书记要亲自抓、经常过问、定期检查。

诚如云南省委书记陈豪所说,脱贫攻坚就是战役,军令即立,号角吹响,必须冲锋陷阵,矢志全胜。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勇于担当、真抓实干,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抓好脱贫攻坚;要一级带着一级干,真正在脱贫攻坚一线锤炼干部,以脱贫攻坚实绩考察识别干部、选拔使用干部。

脱贫一线显身手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驻村干部是群众身边的干部,是群众发展的“领路人”,必须做到尽锐出战。

脱贫攻坚一线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矛盾复杂,既是干部增长见识、磨砺才干的“大熔炉”,也是考察识别干部工作作风、素质能力的“试金石”,地方党组织要确保打好脱贫攻坚战,取得扶贫开发的实效,就一定要在脱贫攻坚中做到尽锐出战,把最能吃苦耐劳,最骁勇善战,最敢担当的党员干部派到脱贫攻坚第一线,让他们在那里大展宏图,做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实绩。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不同的地方、不同的部门因地制宜、应势而动,制定出了“总攻方案”和“作战部署”,向深度贫困地区不断挺进,让贫困顽疾越来越无处藏身。

“自从推行驻村工作从严管理‘五项制度’以来,我们的工作好开展多了,有了‘尚方宝剑’,对市里、县里派下来的驻村干部可以不用‘讲情面’了,该抓就抓、该管就管。”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自强乡党委书记周敏激动地说。年初,该市选派10215名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其中村第一书记2003名,组建了2043个驻村工作组,切实把精兵强将派到脱贫攻坚一线。

更多的扶贫地区把工作重心聚焦在对驻村干部的监督上。贵州省六盘水市紧扣农村通村、通组公路建设项目,脱贫攻坚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采取“行业主管部门自查自纠、县乡纪检监察机构全面核查、市纪委监委督导抽查”等方式,开展农村“组组通”公路项目建设、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和城乡医疗救助等专项监察,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甘肃省临洮县纪委监委发挥“大数据”监督作用,牵头建成临洮县惠农资金监管网,将48项惠农政策和2017年以来近9亿元到户资金信息全部晒到网上。同时,将全县323个行政村村级“三资”纳入公开公示内容,大力推进党务、政务、村(居)务全面公开,让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在“大数据”监督下阳光运行,以公开的方式有效监督当地干部,改变干部作风,提升百姓对扶贫干部的信任度。

如今,越来越多身处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帮扶干部,想为群众所想,急为群众所急,把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一家一户地走访群众,主动和农村贫困群众交心谈心,确保帮扶的精准。如乡道路、村道路、组道路、入户路等的不断硬化;医疗、教育、住房的补助和救济等。所有这些,都是与选派帮扶干部的尽锐出战有着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没有这样的全力出击,就很难有精准施策和巨大改变。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