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 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实现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以常态化、高质量的调查研究不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本刊约请天津、甘肃、云南三省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如何搞好调查研究,推动工作发展。
调研方法谈之一
调查研究必须突出问题导向
天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邓修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实际摸清真实情况,集合众智提出解决办法,努力使对策建议有的放矢、切中要害。纪检监察的大量工作,本质上就是调查研究,必须突出问题导向,从具体问题入手,坚持实事求是、精准科学,为推进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加强政治监督问题。纪检监察机关调查研究必须坚守政治机关职责定位,自觉从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从全面从严治党的大局观察、思考和把握问题,在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实践中,综合运用日常监督研判、政治生态评估分析、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典型案例剖析等方式,对政治监督不聚焦、不落地、不及时、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往深处挖,往实里做,紧盯落实“两个维护”首要职责,研究制定《关于加强政治监督的工作意见》,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规范化、常态化。
聚焦破解监督难问题。调查研究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职能职责,着眼工作需要,与破解业务难题、提高工作质量有机结合。针对有的纪检监察机关不愿、不敢、不善监督问题,一些党员干部自觉接受监督意识不强等问题,我们从日常监督破题,特别是以监督民主生活会为抓手,制定加强对市管单位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监督办法,让监督“长牙”“带电”。2018年至今年3月,天津对全市3600多个处以上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进行全程监督;2018年责令14家市管单位党组织重新召开民主生活会。
聚焦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问题。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越深入,越要坚持调查先行、重在研究,多到反腐败任务重的地方去,多到改革情况复杂、改革推进不平衡、工作基础薄弱的地方去,摸清改革的关键点,找准改革的突破口,做到全局与局部相呼应、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渐进与突破相衔接。针对改革中派驻机构工作存在短板问题,研究出台加强对派驻机构领导、领导班子成员分管联系派驻机构和派驻机构管理考核、协作配合等制度机制,深化市管金融企业、市属高校、市管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推进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相统一。
聚焦解决“四风”突出问题。“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面上问题解决易,深层次问题根治难。必须发扬严细深实的工作作风,把调查研究贯穿于线索研判、专项检查、精准处置之中,深挖细查、抽丝剥茧,着力发现和查处花样翻新、隐形变异等问题,以调查研究的步步深入推动“四风”问题的持续整治。针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不作为不担当等突出问题,成立专题调研组,围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问题新表现,深入各区和重点部门,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情况,召开会议研讨,提出对策。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专项治理三年行动,以疾风厉势掀起“问责风暴”。
聚焦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调查研究要坚持眼睛向下,真正沉下去、钻进去,身入基层,心到群众,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抓住不放,既面对面听需求、问冷暖,更到现场察实情、找问题,同时注重运用统计研判、专家咨询、大数据分析等多种方式,精准发现、有的放矢。比如,围绕解决扶贫助困领域问题,坚持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深入实地调研,了解各类帮扶资金、惠农项目申报、分配、使用等环节流程,因地制宜开展治理。2018年查处扶贫助困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344起、处理433人,同比分别增长3.2倍、2.9倍。
聚焦强化纪检监察机关自身建设问题。纪检监察事业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保障。坚持把日常监督、内部督查、巡视巡察等作为全面掌握干部队伍状况的重要抓手,注重加强对发现问题的归纳梳理、分析研判、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目前,纪检监察干部能力不足、本领恐慌问题凸显,有的作风不实、律己不严,甚至执纪违纪、执法违法。针对这些问题,天津制定专门制度,全面规范干部监督工作;强化日常监督,抓早抓小、防微杜渐,零容忍查处违纪违法问题,坚决防止灯下黑,2018年以来共立案审查纪检监察干部51名,对13名纪委书记、纪检监察组组长予以免职或调离系统。
调研方法谈之二
调查研究要坚守人民立场
甘肃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刘昌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纪检监察机关开展调查研究,必须坚守人民立场,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
问题是人民的声音,问题是工作的向导。调查研究最关键的,是敢于触及矛盾、敢于正视问题,追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把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作为调查研究的第一要务。纪检监察干部要有一双洞察问题的眼睛,着眼于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多到各种矛盾集中交织、违纪违法问题多发频发、政治生态堪忧的地方去解剖麻雀,透过形形色色的外在表象,敏锐捕捉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要在调查研究中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想尽一切办法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如,针对发现的派驻机构日常监督弱问题,甘肃省纪委监委领导同志多次带队深入省、市、县三级派驻机构调研,制定出两大类20项职责清单,既明确了监督内容,也提出了量化要求,为派驻机构进一步把监督工作抓实抓具体、落实落细落到位,明确了实现路径和具体方法。
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调研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半天想不明白的事情,群众一句话就点醒了;我们觉得很难办的事情,百姓的想法会令我们豁然开朗。实践经验表明,对于全面从严治党,群众最有发言权,最有积极性,也最有办法。只要善于问计于民,不愁没有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如果哪项工作还有差距、群众还不满意,其症结不外乎调查研究不到位,没有从人民群众那里取到真经。如,文山会海是许多地方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基层干部疲于奔命,但到底有多严重,上级却并不十分清楚,制定对策容易流于空泛。对此,甘肃省纪委监委主要领导带队深入多个乡镇了解情况,最终形成的调研报告以翔实的数据和事例,全面反映了乡镇文山会海的实情,深刻揭示了产生原因,并向省委提出对策建议。
在调查研究中能不能、敢不敢实事求是,不只是认识水平问题,而且是党性问题、立场问题。一方面,坚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工作是通过调查研究把“实事”搞清楚、弄明白。地方不同,政治生态各异,问题的表现也各具特点,调查研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一是一、二是二,客观真实反映问题,绝不能避实就虚、文过饰非。如,省纪委监委调研时发现,有的乡镇纪委直接参与到扶贫项目建设、矛盾调处等具体事务中,出现了纪检干部“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这一情况引起省纪委监委的重视。深入调研后发现,乡镇纪委建设中存在对监督是第一职责的定位把握不准、监督边界划分不清、工作流程不够完善等问题。问题找准后,一份思路举措清晰和对策建议可行的“改革背景下乡镇纪委建设的初步思考”调研报告随之形成,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撑。
另一方面,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求是”,就是通过调查研究探寻事物发展的规律。三分调查,七分研究,调查研究不能就事论事,要在调查的基础上,从政治上研究和把握问题,多进行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研究,多进行交换、比较、反复,拼着精力把问题研究透,进而力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掌握全面从严治党一般性规律的同时,要特别注重深入企业、农村,深入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研究纪检监察工作的特殊规律。比如,脱贫攻坚是甘肃的头号工程,扶贫资金怎么收支、如何监管,关系到能否发挥效用,在深入省直部门对省级扶贫领域资金管理调研后,省纪委监委建议建立扶贫资金监管机构,实行统一监管,在资金使用方面,由纪委提前介入,做好风险预警,做到全程监督,很有针对性。
调研方法谈之三
调查研究要坚持实事求是
云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委主任冯志礼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调查研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调研工作务求深、实、细、准、效,为我们求真务实、扎实搞好调研,提供了根本遵循。做好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解决工作中的卡点、堵点、痛点,必须加强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在调查研究中深化学习、在调查研究中破解难题、在调查研究中创新工作。
实事求是作为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调查研究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最佳途径。摸实情离不开调查研究,而搞调查研究离不开实事求是。如果调查研究隔张纸,政策执行就会隔座山。搞调研要把实践和基层作为最大的课堂,把群众作为最好的老师,沉下去、转作风、接地气。
开展纪检监察工作,本质上是一个调查研究过程。通过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掌握了解实际情况,使政策和决策更具科学性、指导性、针对性,更符合基层干部群众愿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获得感。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决避免“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只看“门面”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为了接地气、察实情,加强调查研究、提升工作实效,云南省纪检监察机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坚持把案头调研、谈话调研、蹲点调研等方式结合起来。推进蹲点式调研监督,监督力量下沉到联系地区和单位,量身定做谈话提纲,与监督对象逐一谈心谈话,见人见事见思想,进行常态化、多角度、面对面地精准监督,及时批评教育和提出工作要求,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处置,把监督这个基本职责、第一职责落细落实。制定《云南省纪检监察机关面询工作办法》,紧盯一般性、苗头性问题,实地与被反映人面对面地平等沟通交流,询问有关事项,听取解释说明,推动由问题线索核实为主的单一监督向深入、日常、主动监督转变。实行常委领衔办案制,建立直通车制度,领导干部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重心下移,下沉一线,经常阅卷,和审查调查人员一起商量研究,加强问题线索排查分析。
调查是研究的基础,研究是调查的深化。调查要搞清楚“实事”,研究关键在“求是”。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在于搞清楚“是什么”,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真实情况;最关键的在于弄明白“为什么”,对客观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经过认真细致的思考、分析、综合,把大量零碎的材料加以系统化、条理化,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实质和规律性。
纪检监察工作是细活,必须把实事求是作为工作的生命线,严谨细致、精益求精,坚持依规依纪依法,把个案的“上下游”“左右岸”有机联系起来,系统分析研究,正确判断是非,准确定性量纪,确保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同时,在把握云南政治生态状况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定性层面,要破除就案论案、就事论事的思想,把每一起案件、每一种状况都与整个政治生态结合起来分析思考,把握政治生态系统内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对问题产生发展的气候、土壤、条件深入思考研究,重在分析形成机理,找出污染源和污染因子,并要具体深入分析各州市、各行业、各部门政治生态被污染的具体成因。我们坚持从云南的历史特点、地域文化、民族习性,从地方的小气候和文化背景来深入剖析政治生态,这样才能准确、敏感地找到问题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挖清政治生态的污染底泥,修复净化云南政治生态。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