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要闻博览>详细内容

考核拼材料、打分凭印象……说说督查考核中的形式主义怪象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时间:2019-05-17 14:26:30 点击: 【字体:

    督查考核本是推进工作、检验成效的一种手段,但近年来一些地方和单位在督查考核中掺杂“形式主义”,表面上打着“层层传导压力”的旗号,实则玩的是“层层责任甩锅”的把戏,使得一些督查考核成为了有名无实、弊大于利的“花架子”,让基层干部苦不堪言。

  不比实绩比材料。网友“琴江河畔”说,每到年末岁尾,大家都特别忙,忙什么呢?忙着“迎考”。考核能不能过关,关键就在这几天,只要能根据考核方案把“迎考”资料做好,考核得分就高。反之,即使平时工作做得再好,分数也不会太理想。有个乡镇的综治工作平时做得很扎实,但年终考核一直不理想,分管领导百思不得其解,最后终于得到“高人”支招,备好“迎考”资料,分数一下子就上去了。

  面对面也要“书面通知”。网友“笙歌九天”说,有的绩效考评材料、党建材料,要求做到“五有”,即:有通知、有照片、有签到、有会议记录、有发言材料,否则就扣分。一些小单位仅两三个人,面对面坐着也要发一份书面的会议通知才算数。有些督查,强调不以材料为主,但真正静下心来实地走访的督查干部却很少,即便去了,也是走马观花,最终还是以材料为主。

 

  漫画:移花接木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纪委监委 王淑君 供图)

  被隐藏的隐患。网友“推窗望海”说,在安全检查时,有的监管部门将检查通知提前发给企业,虽然双双留下了完美的“痕迹”,但一些企业在安全生产中的隐患却被提前隐藏了起来,未反映出实际生产经营管理情况,导致检查过程成为各自拿来“履责”的痕迹。

  工作考核“两张皮”。网友“琴江河畔”说,上级部门在推动有关工作时,机械学习企业绩效考核方式,用量化指标考核政务工作,基层为达到满意分数只能在数据、报表上做文章,导致工作考核出现“两张皮”现象。如某单位考核,总分100分,分为七大块内容,每一大块内容又进行量化,要求定期上报相关材料,并提供会议记录、照片等佐证材料。许多单位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特意组织开会、开展活动,甚至伪造会议记录、活动现场等。

 

  漫画:不堪重负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纪委监委 俞慧敏 供图)

  检查组不到就得一直准备。网友“万年的橙子”说,基层不怕上级检查督查,怕的是还没来就提前几个月得到通知。因为有充足的时间,基层领导会对迎检事宜进行充分准备,会组织召开无数次各种会议进行安排部署,会对各种资料进行无数次修改完善,弄得干部们个个人仰马翻、精神萎靡。到最后,检查组来了,却没有看资料或者没有认真看资料,感觉大家都白忙活了。

  不凭实绩凭印象。网友“美好生活lyc”说,记得有一次年终考核,需要对各单位进行打分,但各单位报过来的材料都差不多,从材料上区分等级有点困难,有的考核人员就根据QQ群、微信群活跃值进行打分,看哪个单位最活跃、接受工作最积极就给哪个单位打高分,其次就打低分。这种不凭实绩全凭印象的打分方式,显然伤害了那些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工作人员的心。 

  漫画:沽名钓誉 (重庆市涪陵区纪委监委 陈鹏宇 供图)

  问责“因人而异”。网友“学法志愿者”说,问责过多过频,容错纠错没有保障,严重束缚了干部手脚,助长了不担当不作为歪风。有的问责缺乏章法和规矩,只看领导脸色和喜恶,领导一句话大事能化小,领导一发怒小事能变大。有的领导犯错只是口头批评,有的普通干部遇到点小事也能上纲上线。按规定,被问责就要有惩戒,但有的领导被问责了却秘而不宣,考核不受影响,荣誉照领不误。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